高晓蕾的日志

高晓蕾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晓蕾
更新于: 2018年8月6日 15:36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唐山市贾庵子小学  高晓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读“寇”、“葛”、“吼”等10个生字,会写“崎”、“岖”、“雹”等14个生字,理解“斩钉截铁”、“居高临下”、“气壮山河”等生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场景还原、资源拓展、朗读感悟等多种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逐步领悟课文个像与群像场面描写的“一推二合三定格”的写作方法即个像的逐一推开,然后个像与群像相结合,最后群像定格的场面描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以英雄本色与壮士情怀贯穿,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走进故事,用心体会五壮士的“诱敌痛击”、“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三个壮举画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等引导学生借助朗读展现情感的共鸣,树立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战斗场面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一推二合三定格”,渗透顺序的不可逆产生的推波助澜的情感升华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一)揭示课题,锁定“壮士”

上课伊始,教师与学生交流预习收获,通过课题走进故事的地点与人物——狼牙山、五壮士,顺势出示晋察冀地图,明确狼牙山的地理位置,就在我们的家乡河北,学生们多了一份亲近感。同时锁定“壮”字,出示“壮”字解释,引导学生思考壮士们到底有何壮举,这样就为故事的发展拉开大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故事知之甚少,为弥补学生认知的欠缺,教师通过课件为学生出示了晋察冀地图及“壮”字解释,同时问题的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也在课伊始一下子牵住本课的牛鼻子,让这样一篇红色经典有了灵魂。〕

(二)理清文脉,感受“壮行”

引导学生初读文本,完成课后的叙述顺序:接受任务→诱敌痛击→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至此学生整体把握了文本,理清了写作思路,了解了故事脉络。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既培养了学生的浏览能力,同时发现故事的结构特点,借助四字词语概括故事大意,感受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条理性。〕

(三)定格画面,体验“壮举”

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情感并巧妙领悟作者语言形式的妙处。

镜头一:诱敌痛击

1.引导学生勾划:五壮士分别是谁?分别勾划出描写五壮士的关键词, 引导学生透过这些描写心理、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到了什么。

2.通过小组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观察作者表达这样强烈情感的文字背后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发现五壮士影像特写的语句并列,对个像的描写上每个人特点逐一放大,这样就使得五位壮士各个传神,把每个人对敌人义愤填膺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可谓语言表达的功力所在。

〔设计意图:以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反复的朗读,反复的与文本对话,并配以适宜的音乐效果,渲染故事情境,抓关键词体会,使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沉入故事之中,逐步丰满五壮士的人物形象,并初步领会“群像中的个像描写逐一推开”的场面描写方法。〕

镜头二:顶峰歼敌

1.出示相应画面,引导学生寻找最令人感动的具体语句。

2.思考作者又是怎样把五壮士砸敌人写具体的,紧紧抓住对班长马宝玉个

像的细致描写,如语言的描写——“同志们!用石头砸!”动作的描写。同时更有五壮士“用石砸”的群像的集中刻画。正是个像的点与群像的面做到了有机结合,才让学生如临其境,情动辞发,朗读掷地有声!

3.借助媒体顺势出现日寇资料,通过资料的补充,进一步让学生走进故事

之中,借助安排了个人读与集体读相结合,此时的比读声情并茂,淋漓尽致,表达着对禽兽不如的日寇怒火中烧,恨之入骨的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别有用心”。

〔设计意图: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画面、资料等方法再配以音乐效果,渲染故事情境,在比读、接读等朗读活动中与文本对话,在的描写中进一步丰满五壮士的人物形象,个像的生动刻画与五壮士群像顺势烘托将当时的场面推向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镜头三:英勇跳崖

1.引导学生比较眺望与回头望望中两个“望”的区别,从而五壮士的昂首挺胸屹立的群像深深定格。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口号,从中体会英雄的豪言壮举的背后是完成任务后的胜利的喜悦、对日寇的憎恨和对党的无限热爱。

3.播放五壮士跳崖的视频,引导学生通过电影升华自己的感受,并再一次将五壮士的群像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并通过朗读来体现心中那种强烈的爱过情感和对烈士的深深缅怀。

4. 教师抛出问题:如果此时作者仍抓住五壮士表情、动作运用并列句式进行逐一的个像描写好不好?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就能体会到只有这样的群像描写才能使得这样强烈的情感集中迸发,整体的群像画面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设计意图:电影场景的再现达到了课堂情感升华的高潮,学生们此时的朗读更多的是一种敬仰!除了视频的优势之外沉静下来总结梳理,作者的情感一次次提升得意于作者个像与群像表达手法的交叉运用,可见文本的语言形式与情感的发展可谓一脉相承!〕

(四)拓展提升   凝望“壮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用心为学生呈现五壮士的生平资料,学生们久久凝望屏幕,用心铭刻英雄的壮举和英雄的名字,此时静静的凝望胜过千言,一种缅怀、一种铭记,一种唤醒、一种激励!顺势提示学生可登录相关网站更多地了解抗日英雄故事,从而不断传承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课尾可谓余音绕梁,在画面、声音背景下的资料产生了最是沉静最热烈,语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信息技术手段的推波助澜可谓功不可没!〕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