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书馆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个性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要实现这些目标,仅仅凭借语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图书馆常被誉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它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图书馆,拓宽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加强图书馆建设,为学生课外阅读创设良好环境。
1、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筹备图书。
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图书,图书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图书馆工作应该紧密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时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对于图书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配备适合班级阅读课使用的图书;适合班级图书箱传阅的图书;适合教师查阅的图书;适合低、中、高不同年级中午来阅读的图书。其次,还要考虑图书的内容,文学类(小说、散文);童话(童话、神话、寓言)知识类(科学、自然、百科知识);小学生作文类;卡通漫画类;拼音读物等。特别应该多准备一些关于励志的书籍,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哪些图书适合指导学生集中阅读,哪些图书适合引领学生个别阅读,都应该考虑。
2、设置适当的场所,建立格调优雅的读书环境。
学校的发展,文化先行;学生的成材,知识至关重要。作为传播文化、向广大师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图书馆的布置至关重要。首先,图书馆需要一定的场地,特别是组织学生集中阅读的场所要考虑充分。图书馆的环境布置要讲究。图书的摆放要分门别类,让大家一目了然。
3、设立必要的图书馆管理制度。
图书馆的读书环境直接影响着读书的效果。因此,学校要有专门的图书馆管理制度。要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要能够保证学生借阅的通畅,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二、进行图书馆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图书馆是以书育人,对学生进行多方位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教育园地。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帮学生选择好书。
选书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我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你能跟我妈妈说说让我读我喜欢的书好吗?”确实有部分家长不顾家及孩子的兴趣,一味的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这是不对的。我注意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藏书多样的优势,为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而且有益的图书,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渐渐地引导学生爱上读书。
2、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会学生进行勾画、批注、摘记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读进去,读的更深入,从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联系背景资料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读书。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也能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坚持每天读书。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有很大收获。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更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得更长久,我们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让学生将读书的收获在同学之间分享,就会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一种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加浓厚。
再如,故事会,班级读书会,好书推荐会,古诗词诵读大比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读书的意义,加深了对读书的认识,从而更加喜欢读书。
三、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中,仅仅凭借文本是很难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想更深入地感悟文本,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有利平台,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外资料的提前阅读,为学生感悟文本打下基础。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提示学生搜集阅读有关作者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五年级下册中《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要想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清晰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必须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在进入课堂之前,让学生对居里夫人以及她发现的镭有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了解。教师在检查预习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学生是有备而来,也就很容易地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教学《形形色色的植物》《我的战友邱少云》《碧螺春》等文章的时候,我们都要提醒学生进行相关课外资料的提前阅读。这样才会减缓学生感悟文本的坡度,使学生真正读懂文本的内涵。
2、课堂上课外资料的恰当补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文本内容
课外学习资料是对课文的补充,它能给课堂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适当补充课外资料会使文本内容更充实,有助于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容。
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除了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作者史铁生,还要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引入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母亲的肝病,了解肝癌的症状,理解母亲对儿子的爱。
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三自然段时,我们为了帮助理解居里夫人对于科学的献身精神,可以引导学生补充关于居里夫人做实验用的棚子的资料,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想象到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极大代价,从而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第五自然段中,关于居里夫人淡泊名利伟大人格的理解,建议,可以补充居里夫人和她的三克镭的资料,一个镭的发现者,一个研究镭的科学家,却买不起做实验用的一克镭。这样,学生对居里夫人伟大人格的理解便水到渠成了。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就需要在课堂上由教师适当补充相应的材料,并加上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创设文本描述的情境。这样才能透彻理解季羡林老先生对生身母亲的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3、课后课外资料的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阅读教学结束后,安排学生继续阅读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会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文本,了解作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课外资料整合,办一期手抄报,举行故事会等,真正实现课内外的有效结合,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如,在教学《新年礼物》之后,为了提升学生的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课下读《背影》《学会感恩》《母亲是一种岁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文本与拓展资源的有效整合帮助我们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益匪浅。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完全得益于图书馆阅读,学生通过图书馆阅读,获取了更加丰富的知识,提高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图书馆,传播的是文化和思想,图书馆阅读,必将为学校教育,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