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华的日志

陈香华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陈香华
分类: 读书引领
更新于: 2019年7月6日 19:23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假期来临,看着手里崭新的书,我知道在我教师成长的道路上,又可以建造一盏指路的明灯,不禁欣喜而阅。书名很温柔、也很温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作者是美国的海姆•吉诺特。海姆•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学教授、艾德尔菲大学博士后指导教授。吉诺特博士的一生并不长,他将其短短的一生致力于儿童心理的研究以及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他依靠他的聪明才智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在他的书中、演讲中、专栏中宣传的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创新思想不仅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获得巨大反响。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系列是海姆•吉诺特博士的经典著作,第三部作品提出了“老师与学生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方法”,彻底改变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是美国父母和教师协会推荐给全美教师和父母的读本。

读后感受

1、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

    孩子是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我们操控的机器,任何我们想用权威、责备、谴责、嘲笑、威胁、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来解决问题时,换来的总是短暂的“治愈”,如果需要长久地,应该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对话,是尊重、互助。

2、孩子的情感知多少。

    既然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独立的个体,必有其情感。书中有一句话警醒了我:当孩子被迫学习时,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混日子而不学习。书中很多例子都表达了孩子的情感,不理解孩子的父母、老师会用一些不恰当的语言加剧孩子不当的情绪,也许迫于权威,孩子不会表现出来,但无疑在孩子心中埋下了恶魔的种子,而理解孩子的父母、老师会肯定孩子的感受,缓解孩子负面的情绪,在危机发生的时候,给予的是帮助,避免了冲突。孩子的情感无疑需要更多的关注,当一个孩子的心足够平静,才能学习。

3、对“同情”的新感悟。

    关于“同情”,人们往往想到弱者、不幸的人,但广义的同情是一种普遍性的关怀情感。当孩子遇到困难、表现不好成绩不佳、被过多的作业压垮的时候,我们老师、父母经常选择采用说教、训话方式。殊不知,这恰好延误了解救孩子心灵的好时机。因为当一个人溺水的时候,并不是教他游泳的合适时机。此时,也许“同情”可以帮你一把,同情会冲走内心的一些愤怒和不满,从而能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认可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力。因为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需要关怀、帮助我们需要有一颗富有“同情”的心,而不是一顿责备。

     掩书而思,感触很深,改变也许是我需要做的事情并且是一直需要做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技巧,更需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问题肯定会有,但我相信,我会永远怀着一颗爱孩子、敬畏生命的心,用可行的方法将这种爱表达出来,孩子,请你放心把手交给我。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