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的日志

刘冬梅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改变,就有收获

刘冬梅
更新于: 2019年7月1日 08:21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设未知数时,单位上出现了不同。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我认为这方法的应用价值是远远高于获取知识的结果。其实在这一块知识上,其方法也是比较多的。于是这节比例尺的应用课我便决定放手让学生自行讨论研究,得出最基本的两种方法后,再将课后的几道练习做一做加以强化,估计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就差不多了。之后,我就按我的教学进度进行了……首先出示了这样一道求实际距离的问题,再让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做法展示。

【案例】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cm,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讨论一段时间后,学生首先汇报的是“比例法”解答。根据比例尺公式进行列式,比例方法解答顺应思维,理解并不难,很容易的就列出来了。3.4:x=1:5000000  x=17000000 17000000cm=170km。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方法被采纳,各个喜上眉梢。我也很高兴:这是做这类题最基本的解答方法,孩子能理解,真好!但我还发现,有的学生有些欲言又止,于是我便顺势一问:“谁还有不同的想法或见解?”话音刚落,有同学便举起了手说:“关于这道题用算术方法解答也是比较简单的。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一公式与除法的关系,可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所以列式为3.4÷=17000000cm=170km。”真好,我要的就是这个,虽然和比例解列式不同,但思路大同小异。学生的思维逐渐开阔了,我想要的也都在意料之中了,于是决定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突然,杨丁硕迫不及待的站了起来,说:“老师,我们还有别的方法呢?”我一愣,我也犹豫了,怎么办?是让学生继续说,还是我接着讲?学生说会延长交流时间,直接影响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如果我接着讲可以如期完成教学任务,但却无形中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了兴趣,教学意义又何在?索性放给学生交流个痛快,片刻沉思,说:“好,请你来!”只见杨丁硕较为自信的走上讲台,边写边说:“我们来看这个比例尺1:5000000所表示的意义,你会发现什么?它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0倍呀!那么,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cm的话,实际距离就是它的5000000倍,所以还可以列式为3.4×5000000=17000000cm=170km。”真的不错,这是一个理解上比较容易的思考方法。马上,我就对他将比例尺知识的灵活应用给予了表扬,学生们更是对他的善于思考投以了肯定的眼神。正这时,于佳彤不服气的站了起来:“比例尺1:5000000表示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00000cm的实际距离。而5000000cm=50km,也就是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那3.4cm相当于多少千米呢?列式3.4×50=170km……”一双双敬佩的眼神包围了这些孩子们,自发的掌声就是最真诚的认可。没想到,老师的耐心等待,换来的是学生的民主、尊重与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真是不能小觑啊,四种不同的方法跃然于黑板之上,其间又包含着多少学生的灵巧智慧,洋溢着多少学习热情啊……这环节虽有悖于我之前的教学设计,课后的练习虽然没有做完,但学生收获的又何止是几道、十几道题的列式计算,多样化的分析理解已让学生从多角度巩固了知识,发散了思维。

反思这堂课,感觉课始之初的为学生的改变是正确的。教师应舍得大块时间投入,留给学生去体验、发现,虽然后期的拓展练习时间被压缩了,但学生对于比例尺的掌握和多种方法求解,了然于心。而教材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多种方法,但基于学生的探索发现,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感悟和灵感闪现,是结合比例知识的重新架构,这种理解是深刻的,要比简单的强化训练有意义的多。虽然放弃了眼前的一棵大树,但收获的却是一片森林!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