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图”的使用
新教材呈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老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境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而且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但如果教师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地把握,则会给教师有效的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所以,在教学时对情境图深入的分析,做到“读透”是非常必要的。
1、要正确使用“情境图”的画面效用——把根留住
我认为,情境图的运用要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上下工夫,情境图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使用时要用足用好这些信息与问题,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与价值。但由于同一情境图要面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生,显然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宜的,因此提倡教师结合实际对情境图加工重组,可以添加活动场景,让情景图“动”起来,也可以链入故事情节,让情境图更加生动有趣,但不论怎样开发,不能忘却教材安排情境图的根本目的,开发情境图一定要把这些“根”留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认识到,情境图不仅仅是一幅图,只是以静态的面目展览自己,而更应把它看作是一处场所,一处谁都希望融入其中的场所,有人情,有思考,还情趣无限;更是一次有趣的交流,图外的人正期待着与图中的人或物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对话……
2、要充分挖掘情境图中隐含的资源
在情境图的使用过程中,既不统得过死,又不放得过开,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组织者、引导者和全体伙伴的作用。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后,不再让学生说“看到些什么”,而是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讨论和交流,这样为后面探讨提供了足够思维空间和时间。做到了主次分明,有的放矢,使情境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课堂变得生动而又不空洞,打开了学生的口,而又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谈,放开了学的手,而又不是没有目标操作,把教师和学生有机的结合了起来,课堂上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局面,在师生共同的观察、讨论、修正、互补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知。
3、自己还可以设计“情境图”,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可与知识相联系进行适当情境拓展,加深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那3.4cm相当于多少千米呢?不难列式3.4×50=170km。这种方法列式容易,但之前的理解又是本题的难点,对有些学生来说有些小难度,但却又是这种解法的基础,所以此方法能用即用,用不好不强求,只为思维方法的多接触、多拓展。
强调:如果没有解法要求,这里可以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最理解的、最喜欢的、易对的方法进行解答,或是可以用其它方法尝试着进行题目的检验也是可以的,这样既能巩固知识的理解,又能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
5、这是一道求实际距离的题目,同理可推,对于“求图上距离”的题目,它的思维方法大同小异,也是这样的。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