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邑丰的日志

赵邑丰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用诊断法上试卷讲评课

赵邑丰
分类: 教海拾贝
更新于: 2019年7月4日 10:56

用诊断法上试卷讲评课

作者:唐山一中  地理组   赵邑丰

进入高三后,考试成为学生们每天面临的家常便饭,对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是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的重要环节。说起试卷讲评课,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一是课堂气氛沉闷,经常是教师在台上声嘶力竭,而学生应者寥寥;二是课堂效率低,经常是讲过多次的东西,学生再次遇到,仍然是错了又错,正象有的教师常说的“讲了象没讲一样”。而且学生并不买帐,特别是基础好的学生感觉试卷讲评课收获小。为什么试卷讲评课会经常遭遇如此尴尬呢?

这样的尴尬我也曾经遭遇。对此我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试卷讲评课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无微不至式”,就是教师将试卷从头到尾事无巨细一一讲解一番;二是“重点突破式”将学生错误率高的试题挑出来,进行重点讲评。这两种方式第一种当然最不可取,将所有问题特别是大多数同学都能轻松完成的习题再次重复,势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不仅难以激发广大学生的共鸣,而且使真正突出的问题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造成“夹生饭”,使课堂没有中心和层次,效率低下。那么第二种方法较之第一种虽有进步,但是也决非没有问题:那就是即使是在教师进行重点讲评的时候,也有很多学生特别是那些觉得自己已经会了的学生,也会有意无意地陷入一种麻痹状态,没有听清教师的全面分析,下次再遇到改头换面此类问题,又难免出错。并且两种试卷讲评课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讲解的是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而真正需要明白的人——学生,只是听众,他们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咀嚼过的东西,自己的大脑没有真正开动起来,没有真正品出味道,自然兴趣不高,消化吸收也不积极,没能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如此以来,教师的讲解难免不变成“耳傍风”。

那么,怎样才能使试卷讲评课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呢?一次去医院体检时,我灵机一动,何不采用医生的诊断法,来上试卷讲评课呢?

一次考试后,我将答卷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将学生自己的典型答案原文复制下来,制作成投影片。在讲评课上,我没有在象以往那样,对错题亲自进行逐一讲解,而是先把每道题学生的典型答案用投影展示出来。


我首先展示了四位同学的答案:

 

A同学:地形崎岖,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同学:多山地,地形崎岖不平,岩石破碎

   

C同学:喀斯特地形,地貌崎岖,植被覆盖率高

   

D同学:地形复杂多样,流水侵蚀显著

然后让同学们对答案发表看法。看到自己或同学的答案成为例题,学生们都很兴奋,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题目中所指的区域是横断山区,其地貌特点应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A答案让人联想到黄土高原,C答案描述的是云贵高原的地貌特征,都与当地的地貌特征不符;B、D的描述不能算错,但是属于山区的共性特点,千人一面,也没能体现出横断山区的地貌特色。

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1、是区域定位错误,造成张冠李戴;2、是对区域特征掌握不清,造成描述空洞,言之无物;3、是语言不科学,描述不精确。

那么解决区域特征描述这类问题时,怎样才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呢?我锲而不舍 “虚心”求教。各路高手献计献策,特别是那些作对了同学,纷纷亮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说方法,讲规律。最后汇集整理总结出区域特征描述的基本规则:准确定位,把握特征,语言准确,特色鲜明。

按照这样的模式,同学们又兴致盎然的对其它问题进行了分析。整堂试卷讲评课一改往日的单调、沉闷,变得丰富、热烈又轻松、活泼。每位同学都进行着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不时埋头记下自己的收获。课下反馈,同学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一位同学说:“过去我不太爱上试卷讲评课,觉得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通过这节课,我发现,有些题目自己虽然作对了,但是看到其他同学的错误答案后,感觉自己非常侥幸,题目要是换个形式出现,我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另外,同学们提出的解题方法让我也大开眼界。总之,收获颇丰!”

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把这种模式概括为“诊断式”的试卷讲评课。这种模式包括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展示学生的问题答案,让大家进行评议,类似于医生对病人症状的“望闻问切”。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对这类问题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不仅帮助那些出错的同学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对于那些这次正答的同学也同样有警示作用,防止他们下次重蹈他人的覆辙。第二个环节是查“病因”

。通过由“症状”到“病理”的深入分析,暴露学生的知识漏洞和方法欠缺,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第三个环节是“开处方”。有了对“病理”的深刻理解,就不难对症下药,总结出这类问题的基本规律和解决方法,而且这个“处方”是大家集思广益所得,是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使优势资源共享,而且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达到“广普抗菌”的“疗效”。

    总之,“诊断式”试卷讲评课的核心是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们的“百家讲堂”。在课堂上,学生既是“病人”又是“医生”,既接受“诊断”又“治疗”别人,既弥补了自己的知识漏洞又能把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传授给他人。如此,不仅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从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消灭知识漏洞和盲区,鼓舞他们创造新方法和新思路,使试卷讲评课真正取得效果,而且还解放了教师自己。何乐而不为!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