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伟的日志

张志伟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南风效应与热炉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张志伟
分类: 教育
更新于: 2019年7月4日 15:38



南风效应与热炉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心灵的艺术。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困惑期,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导其积极的心理活动。文章对南风效应和热炉效应等心理效应的概念、作用及其对德育的意义作了系统地阐述,指出我们如何将南风效应与热炉效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南风效应 热炉效应 中职学生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71-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心灵的艺术。人是由不同侧面的个性组成的,而每一侧面的个性又不可能健全、完善,总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个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为发展良好、人格健全、具有较好素质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而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能否取得实际成效,与其所采取的批评方式是否讲究艺术有很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这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就像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指出的那样,“正处于人生中的疾风怒涛时期”。因此,班主任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健康的人格。


一 南风效应:宽容也是一种力量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越刮越猛,行人却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吹拂,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中职学生似乎特别容易犯错误,有的甚至犯重复的错误。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南风效应运用到教育实践中,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和关心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多注意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特别是性格正发生变化的青少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育者给予的温暖并以此来激励自己进步,改变错误,端正人生态度。


教师的宽容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份关爱与抚慰,所起到的效果远远甚于惩罚。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宽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这样说:“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陶行知曾用“四块糖果”的故事昭示了宽容的真谛。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懂得宽容的教师才懂得教育。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他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关心学生,在行为上激励、焕发学生,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般来说,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


宽容、谅解。有些学生只要教师拉一拉,就能转变过来。如果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方法,就能毁了一个孩子。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其实,教师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了共性的东西,这种教育方法就像寒冷的北风一样,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二 热炉效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般情况下,我们教育学生都讲究“晓之于理,动之以情”,这种“温情攻势”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倘若总能这样,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但我们都知道,说服教育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有一些学生或不可理喻,或阳奉阴违,或干脆明目张胆、屡教屡犯,在说服教育收效甚微或根本无效的情况下,那我们就必须遵循热炉效应。


西方管理学家将惩罚原则称之为“热炉效应”。每个企业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企业中的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热炉”则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


第一,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企业领导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示警告。


第二,一致性原则: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火灼伤。说和做是一致的,说到就会做到。也就是说,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第三,即时性原则: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能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更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第四,公平性原则: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不论是企业领导还是下属,只要触犯企业的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在企业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笔者认为,“热炉效应”非常适用于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校规校纪就应是个“热炉”,每个人都会得到告诫:炉子是火热的。要是有人一定要用手去试试这炉子到底有多烫,那对不起,手上准会烫出几个大泡来,“炉子”不会因为你身份特殊或者是第一次而不烫你。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惩罚就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并不排斥人文关怀,正像伟人所言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由此反思我们许多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有时候显然有悖于“热炉效应”。不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得到过多、过度的“保护”,导致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依然无视校规校纪的存在,我行我素,而学校相关部门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对一部分学生常常手下留情,这就在客观上加大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的难度,也损害了“人人平等”的公平性原则。   如果班主任事先已发出警告,学生所犯的过错是原则性的,那么,笔者认为,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就绝对不能手软,这里的“不能手软”不是指冷酷、无情,也不是要“一棍子打死”,而是指公平、公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从而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全体学生。


三 “南风效应”与“热炉效应”的综合运用


南风效应讲究的是说服与宽容,而热炉效应则着重于纪律和惩罚。乍看之下,“南风”和“热炉”似乎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其实,两者可以是一种辩证的统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应将南风效应和热炉效应完美地结合起来。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采取南风效应还是热炉效应,这不是随机的,更不是看你教师的心情,这其中有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一,班主任处理问题时,以“南风”为主,“热炉”为辅。凡可以批评教育的,尽量不用纪律处理,“热炉”是学校和教师的“必杀技”,非到万不得已而不用。我们教育学生都讲究“晓之于理,动之以情”,这种“温情攻势”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倘若总能这样,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但我们都知道,说服教育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有一些学生或不可理喻、阳奉阴违、明目张胆、屡教屡犯,在说服教育收效甚微或根本无效的情况下,那我们就必须遵循热炉效应。


第二,学生犯错的性质,决定着我们的处理方式。学生犯错,我们必须判断这种错误是属于个性张扬,是纯粹的恶作剧,还是处心积虑、恶意所为。譬如说学生之间的打架,开始时玩耍,后来发生打斗,只要后果不严重,批评教育即可;但若是因为敲诈勒索而聚众斗殴,那事件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不管后果如何,都必须进行严肃处理。这种处罚是“当头棒喝”,但应避免“一棍子打死”。处理过后,更要多多地关注学生的情绪。处罚,是一剂苦药,包含了教师望生成材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但这苦心并不一定能为学生所理解,怨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关注批评的后续效应。


第三,我们的处理方式,还取决于学生犯错后的态度。教师和学生交流时,要明确学生认错的态度,学生是诉苦还是狡辩,是遮遮掩掩还是开诚布公,这些也决定了我们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和手段。态度决定行动,唯有真诚认错,才能真正地改过,奋发向上。


第四,处罚学生,必须做到对事不对人。处罚应该与特定的过错相联系,而不应与违犯者的人格特征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处罚应指向学生所做的行为而不是学生自身。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同样是上课迟到,班干部迟到了,教师就当没事发生;后进生迟到了,你就对他横加指责,罪加一等。记住,你所处罚的是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而不是个体。


四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的社会化、人格化、个性化的全面彰显,中职学校班主任肩头的担子显得越来越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是培养的,但坏习惯同样也需要时间来改变。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在像“南风”那样关爱学生的同时,也必须祭起“热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震慑。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施教得法,走进学生的内心,我们的学生将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中,茁壮成长,走出青春的雨季,走向人生的绿洲。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