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香诱鱼,满池开花
最近读了《思维影响教育》觉得教书有如垂钓之事。垂钓者面临满目静水,该怎样撑钓呢?垂钓者必须根据鱼儿的生活习性、及地理、气候条件选择垂钓点,并配制香喷喷的食饵吸引鱼儿,激起满河涟漪,诱发鱼儿满池开花的局面。可以说,学生在课堂接受知识时,教师所提出的有关课文的起始问题,或知识点就是一捧诱饵,学生以此为突破口开展系列的学习活动,诸如质疑、讨论、评价、探索等。教师的指导艺术即配制鱼饵的艺术,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抛香诱鱼”的实质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其方法有借题发挥,抑或课题延伸及拓展,其形式可分为三种,一是不加考虑的吸收知识,主要缘于对知识的占有欲及兴趣;二是据某一知识信息,学生自主的开展学习活动,或者由此而引申与之相关的故事,敞开话题,并给予相关评价,制造一种“追根溯缘”学习的氛围;三是就某一个问题或景象展开想象,加工、创造,信息刺激,有“更上一层楼”之盛况;因此,“抛香”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质疑”的学习过程,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问题进行质疑,敢于创新,边学边思,领会知识的深刻含义。例如,我在教课《亲人》一文时,在通过学生读熟课文后,我只抓住了三句话,一是妈妈的话;“放学回来,你也该帮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二是老奶奶的话:“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的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样谢谢你们呢?”三是我说的话:“您说哪儿去了,帮您做点事应该的…… ”我把着三句话(即诱饵)先后投影到屏幕上,并设计了下列程序进行教学;①同桌对话②表演情景③文本理解④思考问题⑤借题拓展⑥再结合自己的行为思考问题:1、少先队员应该做些什么?2、我为什么这样做呢?3、我们应该怎样尊敬老人?抓住问题进行质疑并借题发挥,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受到了教育。另外,借题发挥和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了学生动脑筋爱思索的习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如德国19世纪数学家高斯的“速算论”就是受益于他老师的课堂提问,在老师的一再恩赐下,他的思维潜力得到开发,以至后来成为了 “数学王子”。
因知识本身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入手,向立体化的方向延伸,带领学生“双手推开知识窗,一言激起千层浪”的境地,所以教师通过诱发传授知识,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新型教课的出发点及归宿。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