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阅读目的,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
更新于:2016-12-06 22:36书中给出,阅读有两个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当一本书摆在你面前,阅读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经验来象征这两个目标的关系。在阅读一页页的时候,如果作者所说的话你都能了解,那么你只是获得了资讯,并不一定增强了理解力;如果你并不完全了解这本书,当你真正阅读的时候,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以一己之力让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这就是让自己的理解力逐渐破茧而出的过程。
书中提到,阅读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在这个层次上,读者需要弄明白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到底在说什么?”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知识。总的来说,基础阅读又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阅读准备阶段,包括身体方面、智力方面、语言方面和个人方面的准备。只有保证一个人最基础的学习阅读的能力,他才有可能在阅读的路上走下去。第二个阶段——认字,在这个阶段,通过阅读最简单的读物,可以获得最初级的阅读能力。第三个阶段——字汇的增长和课文的运用,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可以推测出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或含义。第四个阶段便是增进前面的技巧,并开始消化自己的阅读经验。在一个人拥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前提下,他才可能从一本教人如何阅读的书中获益,否则,没有人可以从一本教他如何如何的书中学到东西。这也就是基础阅读的作用。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其实才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而检视阅读也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这个过程就是你研究这本书究竟值不值得你仔细阅读的过程,况且即使读过以后你决定不再花时间读这本书,略读也会让你了解到许多和这本书有关的事。略读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即可:
1、书名页和序
2、目录,索引和出版介绍
3、和主题相关的篇章在以上几个环节里面,如果你足够主动,你可以大致了解到这本书的类型,或者对整本书的基本结构有一个概括性的理解,甚至了解到作者的写作主旨。
第二:粗浅的阅读
面对“粗浅”两个字,你或许会有负面的联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依据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根据自己掌握和理解的深度,用不同的速度来读。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一本难读的书抱着高度的期望,以为它可以启发我们,结果许多时候只是在做徒劳无益的挣扎而已。是我们一开始想读这本书就错了吗?肯定不是,只不过我们要遵循正确的规则。当我们第一次面对这样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索。与其让自己无数次沉浸在某个顽固的片段,不如一次读完整本书,拥有一定了解以后,再次投入研究,这样就会变得简单的多,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心里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了。
所以,检视阅读除了在帮我们对一本书拥有大致了解以外,更重要的是教我们读出速度感,知道阅读什么样的读物时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毕竟,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和理解。另外,对于一个主动的读者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给自己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并尝试去自己回答。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总的来说,这四个问题就是阅读的基本规则,所有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于努力提出问题并且找出答案,当你能够以自己的判断来掌握这本书的整体或部分的道理和意义,你才真正完成了阅读。
分析阅读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找出这个骨架。而完成一本书的分析阅读要遵循三个基本的规则。第一:一定要知道自己读的是哪一类的书,并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开始阅读之前就已经知道。 第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第三:将书中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框架。
一本书,就像一个复杂而又完美的艺术品,每一个部分都是很有秩序的排在一起,对于一本可读性高的书来说,你只有真正找出这本书的架构规划,才算掌握了一本书的命脉。而对于整体认知这件事,光有一个模糊的认识是不够的,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本书说的是什么。如果说的过多或者甚至说不出来,只能说你还没找到这本书的重点。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