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伯姆对话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几点启示
更新于:2016-12-25 16:46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话是贯穿始终的。但是,当我们还没有很好地领会伯姆对话思想的深刻内涵之时,我们的对话又是肤浅的。在我们与教师、与学生、与家长的对话中,有许多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在对话中如何处理好教师角色定位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认识到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关系。但是,在目前我们的课堂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现象:一个接一个的提问充斥课堂,表面看起来你来我往,师生间的对话不断。在精心设计的对话过程中,实际是教师控制了课堂对话中话语权。伯姆说,教师在对话中更多的时候应当扮演的是个“辅导员”的角色,为对话提供主题和创造环境。教师要在对话中消除自己的知识权威意识,要创设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感受、知识体系去参与对话,只有这样,真正的对话才能在师生之间有效开展。
二、如何正确认识对话中的生成
有很多时候的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的课堂,满堂“精彩对话”不断,学生的回答通顺流利,滴水不漏,不见任何的“冲突”,顺利进展的让人生疑──这是我们追求的真正对话吗?
在戴维.伯姆的对话理论里,对话就是一种纯粹的意义之间的流动而已,不拘泥于固定目的的界限,强调在对话过程中对话者思想间的激荡、交流和创新。
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学生引导到我们预设的答案或目标之中,也是我们在潜意识里为对话事先设定了目标。教学中的对话是一个师生相互影响和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不同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只有在对话中不断生成、提升、融合,再提高、再认识,才能让学生得到知识的升华。
无论是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在与同事的研讨中,都要注意对话的生成性,否则就是假对话。如果教师只是把学生引向自己预设的答案之中,如果每个学生只顾自己的表现而无视其他同学的意见,那么因为缺乏生成性,这些都不能称之为对话。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教师之间,大家通常是抱着各自为政的想法,即“你不要干涉我,我也不会管你”的想法去参加研讨,所以只是就表面的技术问题无关痛痒地随便聊上几句,根本连各自的思维假定都没有触及,自然形成不了对话。
三、要注重对话中的倾听
在实际的对话之中,要保证对话的顺利进行,倾听十分重要。我所理解的倾听,既包括师生间的倾听,有包括同学间的倾听。教师要通过持续的倾听,提炼出学生的观点进行回应,有时候在别人看来哪怕一个可笑的观点,如果我们很粗暴地打断我们自认为一无是处的表达,很可能就会使某个学生失去今后表达的勇气和愿望。同学间的倾听要引导学生不要急于表达,首先要听清楚别人再说什么,表达什么观点,这点在学生中是比较欠缺的。
四、关于在对话中角色的思维假定
在我们的实际对话中,还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无视是成人间的研讨对话,还是学生间的对话,在这个群体中,总有些人积极发言,争当主要角色,而有的人总是向后退缩,不愿发言,隐藏自己的观点,甘愿当配角,有的时候,作为辅导员的角色进行引导时,也会发现这些人在对话中的积极性不高。这种现象十分常见,我认为这和个人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个人的性格特点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这对于我们的对话都是十分不利的,对于我们的学生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都带来了困难。对话中应该是大家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还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在对话中,处于主动地位的人总是积极发言,处于配角的甘于寂寞,或者害怕、家长而不愿意参加交流,会使我们的对话处于一种单调、尴尬、无趣的状态。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作教师的要重视这种现象,引导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对话,给这些学生创造环境、提供机会,哪怕他只是说出了一点,也要积极的鼓励,长此下去,这些学生就会慢慢的融入到我们的对话之中,而对于那些善于、乐于表达的学生,要让他们懂得分享,只有共同进步才是对话最终达到的目的。
五、在教师的课堂对话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1、教师如何作好提问是对话的关键。
满堂问、看似热闹的一文一答都不是好的方法,在对话中,教师要做的是要更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作好总结和引导,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讨论、争论的积极性。
2、在对话中要讲究合作精神。对话不是强制的,不是被人操纵的,而是双方的一种合作。这种合作既体现在师生间,也体现在学生之间。对问题的看法和思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讲解,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凌驾于别人之上,这会阻碍对话的进程。
3、要鼓励争论、冲突,少下结论、最终定论
在对话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让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明晰知识的内在归律与学习的方法。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合理预设教学流程,多安排一些自主学习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教师不要在学生的对话进程中轻易或过早地得出结论,这样因为教师的权威,或者学生的思维假定,认为教师最后的结论就是完全正确的,这样对话就会中止或者完全按照老师的来进行对话,就失去了对话的意义。
4、允许在学生中出现不同声音, 对插嘴、接下音的学生作好处理
在许多课堂,特别是预先设计好的优质课、展示课中,我们往往很烦那些随便插嘴、接下音的同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他们正是认真倾听了、思考了、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控制不住自己想要进行表达。对这些学生,我们不妨打破自己的思路,让他们说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比压制、训斥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课堂、对话中要允许沉默的存在
在我们的对话中,往往一个问题出来以后,我们都急于让学生表达,以避免冷场,特别是有领导和外人听课时,我们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按照我们预想的思路、准确地、快速地表达出来,如果出现了沉默或者学生谁也不回答的现象就很尴尬。任何人在一个问题出来以后,都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教师要做的就是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够很好地利用。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