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广侠的读书笔记

颜广侠的主页 » TA的书架 » TA的这本书的笔记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更新于:2022-05-17 21:22

        阅读能力历来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它既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又是人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我读了《以案说理:有效教学需要什么》并研究实践了阅读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自读与导读相结合。

        新课标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意在倡导学生自主体验。因此,必须完全彻底地下放给学生,让他们潜下心,读进去,品出味;教师决不可越俎代庖。由于学生的理念观点和阅读水平的差异,他们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会有深刻与肤浅、全面与片面、正确与错误之分。对于这些差异,我们允许它们出现,但是不能坐视不管。我们必须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教师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教师应提示阅读的方法,提出阅读的目标和要求;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个别学生的指导;阅读结束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展开讨论和交流,进行启发、引导。在启发、引导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含英咀华、品情尝趣的好习惯,应着重引导学生将作品内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三位一体;应着重引导学生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联系起来。

        对不同文体,教师要重点指导。如对议论文体,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概括和提炼文章的观点,发现观点与材料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文言文,指导重点是古今对照,用“扬弃”的观点审议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对文学类作品,要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感悟艺术形象的美、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泛读和精读相结合。

        每一篇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泛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弄清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在学生头脑里形成“鸟瞰式”的、轮廓性的感知。再引导学生走向深入,就显得水到渠成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抓住课文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认真思,仔细品,使学生会其意,敢其情,领其法,晓其理。这就是精读。精读分为两个阶段:

        1.细读,感知课文形式。

        课文形式包括文字、立意、剪材、表达方法、意境、气韵等。对课文形式的感知过程,就是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过程。在这一阶段,细读应着重于以下几点:

        (1)抓字词。课文中有许多句子用词精确、生动、传神,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些字词进行细读、品味,领悟作者是如何准确、具体、生动地表达的。如教《孔乙己》一文,体会鲁迅先生是如何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性格时,可让学生抓住“排”“摸”等动词,让学生模仿,细细揣摩,体味作者用词精当之处,体味孔乙己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抓意象。课文中描绘了大量鲜活的形象,把这些形象移植到学生的脑海中,与学生脑海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整合。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把课文中的一些零散的意象片断进行整合,形成完整、栩栩如生的完整形象。

        (3)抓意境。通过细读课文,把课文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即意境进行深刻的领悟,从而使学生理解作者塑造“这一个”形象的意图,领会形象所蕴涵的内在精神。

        2.深读,探究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语文教材的课文作者和作品的人物、思想是千姿百态的。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必须做深入探究性的阅读,要从课文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结合入手,对课文的言外之意、象外之镜进行总体的把握,达到“起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境界。如教《沁园春·雪》,教师应让学生弄清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相结合的好处,同时,深刻探究“望”“看”“舞”“驰”“略”“稍”等词的精妙之处,继而认识词的精美与其所蕴涵的气势美高度统一的写作特色,洞察诗人独特的构思,领悟作品和谐的结构美。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
以案说理:有效教学需要什么</a>

《 以案说理:有效教学需要什么 》

作者:田立君

出版社:

出版年:未知

写笔记 放入书架 您已添加此图书

( 1人 ) 读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