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更新于:2016-07-18 21:39科学素养是建立在人的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次修养,它比科学素质和平常所说的修养意义更广、层次更深。科学素质是人们在学习、生产和生活中,掌握运用科学知识的程度和能力。科学素质是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获得和培养的。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上,比如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归纳和演绎的能力、类比和推理的能力、查阅资料和使用工具的能力等等,这其中的核心是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新课标教材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念的教育
新教材增加的“经典力学的局限性”,肯定了经典力学的巨大成就,然后从低速到高速、宏观到微观、弱引力到强引力三个方面介绍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让学生知道科学成就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给学生一个观念: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原有科学理论的推翻,而是原有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新理论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科学结论的普适性总是相对的,科学就是在不断探索更广泛适用的理论中得到发展。
2、新课标教材注重物理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从开创物理学的先驱开始,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去伪存真,日积月累,一代代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总结出了一门科学性很强的物理学。在物理教学中,恰当运用物理史,让学生们体会先辈们为科学所付出的艰辛。科学家们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科学态度、献身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生动教材。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