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的启蒙
《伊索寓言》的启蒙 作者:李君利
评论家说《伊索寓言》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最大。实际上,作为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它早已超越出地区的局限而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
它的许多名篇或早已成为各国中小学生的教材,或成为长辈在幼儿耳边软语讲述的故事,或变成刚识字时读到的拼音读物,如《农夫和蛇》、《狼来了》、《北风和太阳》、《龟兔赛跑》等。接受时并不知道他们来自《伊索寓言》,知道时我们已经伴随着它们走进初中的大门。
《伊索寓言》的智慧光芒并不仅仅闪烁在我们儿童时熟悉的那几篇里。寓言本是大众生活智慧的结晶,诞生于数千年前希腊圣土中的《伊索寓言》,是寓言写作的始祖,更是典范。
200多则寓言中,绝大多数是讲述做人道德准则的,如宣扬诚实友谊的可贵(野山羊和牧人,行人和熊,鹿和狮子),谴责背叛者(捕鸟者和山鸡),讽刺不自知者(宙斯的雕像,打败大象的蚊子),等等。
这些寓言多寄托动物,但其情理都来源于广大民众普通生活的认知,如“劝说胜过强迫”(北风和太阳),“一直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狼来了),“虽然慢,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会赢得胜利”(龟兔赛跑)……
其实,伊索所讲的道理,我们许多人是知道但总忽视了的。没有智者提携日子里,我们的生活平庸不自知,麻木不自觉。2500多年前的伊索却本着对生活的挚爱和思索,在艰苦重复的奴隶生活中创造出一种热烈而宽厚的智慧,显示了我们生活中本应具有却被我们遗忘很久的一种属性,就是智慧的高贵。拥有这份高贵、感触这份高贵,我们就可能摆脱动物的狡猾,走出浑浑噩噩的生活。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份如此高贵的智慧并没有华丽耀眼的包装,深邃入骨的道理只用平易浅白简洁的行文表达。如狐狸和狮子篇:狐狸讥笑母狮每胎只生一子。母狮回答:“然而那是狮子!”短短22字,阅读时带来的种种奇乐、种种震撼,精妙之处,纵九曲回肠,也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好东西总想与学生分享。曾拿了伊索寓言作语文训练教材:给故事,要求学生补写结尾的道理,在多数学生茫然沮丧后自己蒙了结尾去写,才发现自身文字与思维的双重苍白。仍不舍得,又取了数篇,和学生一起用多种描写去扩充丰富。几次画蛇添足后,才明白,经历数千年时空洗礼后保存下来的名著经典是如此厚重,厚重到普通的我们只能沉醉不能仿造。
三年后的今天,再次回味《伊索寓言》,发现那不仅蕴含生活的道理,还暗示人生的态度。如农夫临终之言:我怜惜了恶人,应该受到这个恶报。原来人生中因自己大小的过失而来的惩罚,都不应推诿不应抱怨,都要有承担的认知和接受的坦然,哪怕那承担和接受的方式是以生命为代价。
相同的收获还有许多,开始遗憾在年少时没有得到完本,没有细细品味,让自己丧失了一份道德启蒙和智慧提升的动力;到今天,只能揭开的蒙尘已久的心窗一角去艰难修正人生的缺憾。
于是,开始那么那么地想让女儿、让学生都来细读一下,在他们还是敏感迷茫纯净的少年时。
当然,他们还不能明了寓言全部的含义,但那有什么关系呢!
一样可以在每日临睡前选取一则抄在日记后,宽解当日的茫然,指引下日的态度,从而锻造出更有质量的人生。甚至,只是练练字,同时保存一份向上的痕迹。
也许,在他们意想不到的未来,如同此刻的我,在南国的灯光下,翻开30年前的日记,看见那在北方夜空下抄写寓言的女孩,在星光涟滟中飘然走来,感悟的不仅仅是光阴的流逝,收获的也不仅仅是额角的成熟。
推荐阅读:《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所有评论(1)
-
赵静《伊索寓言》真的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很多人觉得那是给小孩子读的,实际上这本书成年人也需要读,而且是多读读,正如李老师所说“这份如此高贵的智慧并没有华丽耀眼的包装,深邃入骨的道理只用平易浅白简洁的行文表达”,文字里透出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做事的态度、做人的道理、人生行走的思考、成长困惑的一些解答。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是谁给它赋予的,被推举为经典的读物,本身也融聚了读书人的集体智慧。谢谢分享!2015-11-05 14: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