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利的日志

李君利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三个层面推课题实践 三大机制促读书深入 ——《建构区域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运行机制的研究》结题

李君利
更新于: 2015年11月11日 08:59

三个层面推课题实践  三大机制促读书深入

——《建构区域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运行机制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部分   概况

《建构区域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运行机制的研究》这一课题是番禺区教研室于2006年1月向广州市教研室申报并通过了广州市教研室的审定,同意立项研究的《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的市级课题。学科分类及代码为课程与教学论(040102),课题批准号为         

一.课题研究项目组成员情况(含申请者)如下

 

姓  名

年龄

学历及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专   业

 

工作单位

在本项目

中的分工

每年用于项目工作的月数

黄淑华

45

本科

小学高级

行政管理

区教育局教研室

主持人

12

张坤炽

32

本科

(教育学士)

小学高级

教育学

区教育局教研室

统筹协调

12

李君利

35

本科

中学一级

汉语言文学

钟村教育指导中心

统筹协调

12

皮涛

30

本科

小学高级

汉语言文学

区市桥中心小学

资源库建设

12

黄春媚

39

本科

小学高级

汉语言文学教育

区市桥先锋小学

资源库建设

12

叶红梅

31

本科

(法学学士)

小学高级

思想政治教育

区市桥北城小学

活动模式研究

12

孔燕勤

38

本科

小学高级

汉语言文学教育

区钟村钟一小学

活动模式研究

12

吴俊英

39

本科

小学高级

汉语言文学

区石楼中心小学

阅读序列研究

12

陈带娣

27

专科

小学一级

汉语言文学

区石楼何澄溪小学

阅读序列研究

12

曾筱洵

26

专科

小学一级

汉语言文学

区石碁中心小学

指导策略课型研究

12

梁玉婵

30

本科

小学高级

教育管理

区石碁石岗小学

评价体系研究

12

李雪晶

39

专科

小学高级

汉语言文学教育

区沙湾中心小学

评价体系研究

12

 

二.课题研究项目的提出

1、背景与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断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读书的人。”这足见阅读书籍和学会阅读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近年来,我国也在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家庭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对我国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与前3次调查结果相比,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读书率均呈下降趋势。2005年我国广义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2.2%(有阅读行为的读者群体在全体国民中〈包括不识字者〉所占比例);而狭义的识字者阅读率为48.7%(指每年至少有读一本书行为的读者总体与识字者总体之比)。作为祖国接班人的小学生阅读情况也不尽人意,2005年我们针对每日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情况对我区小学生进行了一个抽样调查,发现80%的小学生闲暇时间不是用来上网玩游戏,就是耗费在电视机前,没有阅读的兴趣,更没有阅读的习惯。

综上所述,读书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共同问题,是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针对我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建构区域性小学课外阅读活动运行机制,全面、深入、长效地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体现。健康有益的课外阅读有利于我区小学生陶冶性情和形成良好品德、健全人格;有利于我区小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有利于我区小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2、当前研究现状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历任总统几乎都大力提倡阅读,克林顿时期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现任总统布什也颁布了“阅读优先”方案。2001年底,日本颁布儿童阅读推进法,进一步改善儿童的读书环境。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2001年以来,江苏扬州教育院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的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以上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3、理论依据   

①传统语文教学重视通过博览、诵读、精思、背诵,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具备较扎实的语文功底。“滋养说”是教学实验的理论支撑。

②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他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③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

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也对小学各年段明确提出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

4、特色与创新   

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研究致力建构起区域性全面推动、促进课外阅读活动常态化开展起来的运行机制。自从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区已有部分远见卓识的教师和学校努力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这些都有一个致命的通病:他们来源于个别教师、个别学校领导对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对学生终身发展的责任心,对民族未来发展的良知。然而,在全区范围内,课外阅读的开展仍然很不平衡。区域性实施课外阅读,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关键是要构建起区域性课外阅读运行的机制,只有机制才能把系统中众多元素的行为变成一种定向有序的集体行为、社会行为,从而真正实现全区范围都把课外阅读活动真正开展起来。通过对典型学校的经验总结和推广,并进一步研究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逐渐在全区范围内把课外阅读变成一种常态化的教学行为,扎实、有效、恒常地开展下去。

三.课题研究项目的内容、预期效果分析

1、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

①探索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书源的途径。全区范围内每所小学均设立图书馆(室),学校能灵活地、多渠道地解决学生阅读的书源问题,能按学校规模、等级配套相应的生均藏书量。根据需要适时更新、增添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藏书。学生课室、家庭普遍设置图书角,学生有更充足的读书资源。

②形成小学生课外阅读序列。在区域性课程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基础上,能根据年级特点与学科教学内容等,推荐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文章和书目,形成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序列。根据课标要求和区域特点,研究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目标,制定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序列,形成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指南。

③构建具有区域特点的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模式。在区域性课程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社区、学校、家庭等资源优势,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外阅读活动;充分利用我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取得的成果,实现课外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努力探索、构建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模式。

④探索有效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形成成熟的、可推广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型。通过研究,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选择读物、灵活地选择和运用阅读方法、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式等。从兴趣培养、阅读方法指导、兴趣延续等角度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研究,形成成熟的、可推广的课外阅读指导基本课型。

⑤制定并运行学校课外阅读评价体系。通过研究,制定包括学校、科组、教师、学生等一系列的课外阅读活动评价体系;运用一系列的评价体系,促进学校、科组、教师落实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推进学习型学校的构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⑥构建小学课外阅读交流与共享平台。构建番禺区小学课外阅读资源库,为全区师生提供课外阅读内容、课外阅读活动成果、阅读指导方法和策略、指导课型研究等交流与共享的平台,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区内课外阅读活动的良性循环发展,在学科的角度为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

2、效益分析

本课题通过以上六方面的研究,最终建构区域性的、系统的、科学的课外阅读活动常态化运行体机制,将有利于区域内全面推进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深入、长效的开展,使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成为学校管理的常规内容,使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成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从而促成小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普遍能完成课标要求的阅读量,提高综合素养。

    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将以结题报告、专集、网站等形式呈现。

四.课题研究项目的方法和进度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与日常教学研究工作结合,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研究。研究方法还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本课题将按照“制定《意见》,全面动员;典型引领,辐射全区;竞赛拉动,评价推动;构建平台,交流共享”的工作思路开展研究。

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内容如下:

准备阶段:(2005年9月——2006年1月)

理论学习与调查摸底。

研究阶段:(2006年2月——2009年6月)

第一,制定《关于番禺区各小学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意见(试行稿)》,从课外阅读目标、保证措施、活动类型、推荐书目以及检测建议等方面,为全面推进区域小学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提供政策保障;召开全区课外阅读活动动员大会。(2006年2月—2006年4月)

第二,将分阶段选取区内已经全面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且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学校,作为典型进行现场展示交流、推广。全区各小学借鉴典型学校的经验,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全面开展课外阅读活动。(2006年4月—2008年12月)

第三,组织开展各类型的课外阅读竞赛活动,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为学生搭建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探索研究,制定学校、科组、教师、学生一系列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尝试运用评价体系开展评价,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并在此过程对评价体系进行修改完善。(2007年1月—2009年6月)

第四,结合我区省级课题“区域性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的研究,构建课外阅读资源库,以共建共享的原则,为全区各小学搭建平台,优化课外阅读资源,形成良性课外阅读态势。(2007年1月—2009年6月)

结题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

整理研究资料,梳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第二部分 成果

从2006年《建构区域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运行机制的研究》课题审报并获得审批开始至今,区教研室课题组科学规划、踏实组织,从三个层面积极推动课题的研究实践,并在实践研究中有效构建了我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运行的三大机制,极大地推动了我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题研究实践的面上推广与点上深入:一是“行政推动,建构课题研究实践管理机制”;二是“模式驱动,建构课题研究实践推进机制”;三是“评价拉动,建构课题研究实践深入机制”。

一、行政推动,建构课题研究实践管理机制

(一)现状与对策

番禺区地域广,学校多(公办学校218所),差异大(有区属小学、镇属学校、村属学校,有省一级、市一级、区一级,有城区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农村学校。

与学校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相比,学校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涉及面广、见效缓慢、管理层认识不统一,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才能保障课题研究实践不走过场,切实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紧密联系,与学校在学科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紧密相联系,保证题刻研究实践的顺利实施。因此,区教研室课题组从各镇、校的实际出发,借助教研室对全区学校教育教学指导的有力抓手,确立了“行政推动,建构课题研究实践管理机制”的第一个层面的研究实践策略。

(二)做法与经验

课外阅读活动的实践是“国家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根据课题研究的相关要素和组织实践的过程要求,课题组结合教研室“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性质,确立了“围绕目标,对课题研究实践过程开展行动指导”的课题研究实践管理思路。具体做法:

一是建构课题实践层级管理体系。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我区镇、校实际,课题组制订了《番禺区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施指导意见》并由教研室牵头发到学校,要求各镇街教育指导中心根据区《实施指导意见》结合本镇(片)实际编制《镇街课外阅读活动实施规划》,学校根据镇的《实施规划》并结合本校实际编制《学校课外阅读活动实施计划》。

很快,区域课外阅读活动实施的“层级指导模式”搭建成功:区级《课外阅读实施指导意见》——镇级《课外阅读实施规划》——学校《课外阅读实施计划》,形成了课外阅读活动课题研究推进实施的有效管理与指导的机制,为区域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建立学校课外阅读活动实施机构。学校成立课外阅读活动实施领导小组,我们要求学校要成立以行政牵头、语文教师为核心的“课外阅读活动实施小组”,负责对课外阅读活动的设计、实施进行的评价与管理。要求尽可能的从学校整体发展的层面上考虑课外阅读活动的规划和实施,即学校课外阅读的落实和推动,要坚持“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三)收获与体会

1.活动指导是活动实施的关键。教育活动的组织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课外阅读活动在学校的组织与实践原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常态,但常年的教育实践中,课外阅读活动实际处于一个“想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地位。活动如何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中去,对每一间学校、每一个教师来讲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需要学校与教师教育观念的变革与解构,更需要学校教育活动教师教学行为的更新与重建。通过课题研究实践的层级管理(区《实施指导意见》——镇(街)《活动实施规划》——校《活动实施计划》)较好地解决了学校领导与教师对课外阅读活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认识和理解,对如何组织与实施课外阅读活动的操作有了清晰的思路。

2.活动定位决定活动地位。新世纪,积极推进全民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学校认真落实和推进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既是实施新课程的必须要求,也是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关键点。虽然从活动的组织实施来看具有“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的属性,但课外阅读的组织实践不仅仅是校本课程。

因此,教研室在活动指导之初就明确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定位:能否积极落实和推进课外阅读活动,是检验我们学校能否按教育法规办事的标尺,能否踏实开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检验我们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水平的标高。为保证活动的落实,我区一是将课外阅读组织纳入学校发展的框架中,因为活动的组织成效关乎学校学生的发展;二是将读书活动组织实施定位在“德育线”与“教学线”内部管理层面上,多数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实施小组的组长由业务校长或教导处主任担任。如我区首批“广东省书香校园”的钟村中学、石碁罗家桥虹小学、市桥先锋小学读书活动实施小组组长均由学校业务校长担任。

二、模式驱动,建构课题研究实践推进机制

(一)现状与对策

课外阅读课题研究实践区域发展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行为”、教研部门的“指导行为”(问题与对策、建模与用模、评价与表彰等)。但面对数目庞大的全区小学,读书活动由纸上规划和方案具体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层面,就需要成功组织与实施的模式。

实践证明,凡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有系列的模式,没有模式就没有可操作的范式,没有范式就没有可重复性,没有重复性就没有再生性(创造性)。在行政推动的层面下,区教育局教研室课题组进一步确立了“模式驱动,建构课题研究实践推进机制”的推进策略。

(二)做法与经验

     课外阅读活动的“教研室指导与管理”和“学校组织与实施”,同时兼有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特性。因此,区教育局教研室课题组对课题研究实践进行了线性与非线性规划,确立了“活动——常态——特色”的学校课外阅读活动推进策略。具体做法:

是实施“现场交流活动”模式,推动读书区域发展:具体内容:定期召开全区课外阅读活动交流展示现场会,推介一个镇(校)的经验,推出一期《番禺教研­-课外阅读活动专刊》。从2006年4月开始,教研室坚持定期召开全区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交流展示现场会,积极推动推动各镇(街)的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实践。至今,教研室先后在石楼镇中心小学、市桥先锋小学、钟村中学、钟村锦绣小学、东涌中心小学、市桥中心小学等组织召开了六场次的全区“课外阅读活动交流展示现场会”。

各镇(街)教育指导中心也积极行动起来,三年来,各教育指导中心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对本镇学校的课外阅读组织工作积极规划、踏实落实,学校读书活动实施小组则从师生的阅读目标到组织方法、从阅读内容到活动形式、从学校教师到全体学生,均进行了全面安排和精心策划,并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了各镇(校)课外阅读组织实践的水平,先后有钟村、石碁、市桥、北片等多个镇街组织了近20次镇级读书活动交流展示活动。

区课题组还依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开展全区读书活动专项竞赛,先后组织了“全区小学生课外阅读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知识竞赛和才艺展演”、“全区小学生课本剧演读比赛”、“全区教师课外阅读阅读指导录像课”评比、“全区小学生古诗文演读比赛”等,并积极组织了并引导学校积极参加省南国书香节系列读书活动、市中小学校园读书节评比活动。

课外阅读活动,在交流中发展,在竞赛中交流。

是组织“读书节评选”模式,形成学校文化特色。

每年一次的校园读书节评选。区结合广州第三、第四届读书节精神开展每年一次的校园读书节评选活动。如番禺区教研室围绕第三届广州市读书节“阅读提高能力”开展了“我与xx同读一本书”及书签制作、手抄报比赛、学校读书网站评比等活动。围绕广州市第四届读书节主题“阅读陶冶情操”开展了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开展了“阅读创意卡”、“英语风采”、“中小学生辩论比赛”等读书活动。这些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以比赛促开展,以评选促竞争,各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提供了展示平台,有力地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常态活展。

岭南文化特色校园的建设。在开展读书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学校,能将读书活动的开展与番禺区“建设岭南校园文化”这一品牌发展战略相结合,在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学校的岭南文化品味。如石楼中心小学、石基石岗小学将读书活动与书法艺术相结合,让学生在习书法中读书,在读书中练书法,开校了系列校本课程;如石基前锋小学将读书活动与岭南诗社建设相结合,融读诗、写诗、练书法于一体,充满了岭南文化品味;沙湾鸿基小学将读书活动与宝墨园文化相结合,整个学校洋溢着浓浓的岭南文化味道;市桥实验小学以颂读经典为突破口、基中心小学以孔子文化为突破口开展读书活动等。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读书活动流淌着一种墨香、诗香、水香、药香等气息,让读书活动的岭南文化之味越来越浓,成为番禺区开展读书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是创建“活动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课外阅读活动的推进需要相关资源的广泛支持,没有资源的支撑,再美好的活动计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为解决全区200多所小学获得读书活动信息资源不均衡的难题,教研室课题组从两个方面积极创建课外阅读活动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1、在小学语文学科论坛专门设立了“课外阅读活动专栏”,依托区学科资源库资源——变有限资源为无限利用——共建共享读书活动资源。三年多来,全区小学语文教师  人次在学科论坛上发表信息交流,既有教师对区课外阅读活动意见反馈,又有最新读书活动组织通知,还有各校各人组织读书活动信息,极大了促进我区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落实的认识。

2、定期出版《番禺教研-读书活动专刊》。三年多来,我区共结集出版《番禺教研-读书活动专刊》4期(2006年番禺教研读书专刊、2007年番禺教研读书专刊、2008年番禺教研读书活动专刊、2009年番禺教研读书活动专刊)。刊登学校或者科组课外阅读活动经验和课例介绍50多篇,介绍了40多 所学校读书活动工作经验,其中有6篇入选《番禺文化》做经验转载。相关专刊及时发送到学校,极大了推动了我区各学校落实课外阅读的进程。

(三)收获与体会

1.推动了学校课外阅读活动的区域发展。

三年来,我区课外阅读优秀学校从组织领导体制、学科落实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来共同落实学校阅读工作。对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领导小组认真规划,制定了学校的读书活动长期规划、学年工作方案、学期实施计划等。 在近三年实践中,经学校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规划,参评学校各学科基本上都能根据实际,按照学校读书活动的总框架,制定学科读书活动计划,完成读书活动总结反思,保证了学科读书活动的职责落实到位。

很多学校还定期召开课外阅读活动研讨会议,为保证读书活动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和工作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做了大量工作,如保证学生在校每天有20分钟课外阅读时间、每周拥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切实保证了面上工作有序、扎实开展,;上下一致,使学校读书活动基本形成了统一、有序的发展局面。

在过去三年的省市书香校园评审中,我区有市桥先锋小学、中心小学、罗家桥虹小学、钟村锦绣小学等9所学校获得省书香校园称号,有锦绣刘锦霞校长获得省十佳书香校长的称号。推动了学校课外阅读活动的区域发展。

 2创新了一批课外阅读校本化实施模式。

三年的课外阅读实践,我区中小学创建了一批课外阅读校本化实施的模式:

(1)钟村中学、星海中学的“课程化实施模式”实施模式:学校在深入落实课外牢牢把握4个关键:目标具体 、内容分层、时间保证、反馈及时,并将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教材内容的紧密结合,课外阅读落实与课堂教学检查的紧密结合,最终实现了课外阅读行为走进学生学习范畴、走进教师教学环节、走进学校教学安排和发展规划,形成课程化实施。

(2)市桥先锋小学、石楼中心小学的“读写结合”常态发展的实施模式:两所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已深入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尤其可喜的是学生已将读写紧密自然地结合起来,大量地阅读与流畅地写读后感已成为学生惯性阅读活动不可分的两个层面。石楼中心小学06年已开始课外阅读活动的专项课题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课外阅读指导课年年有精品推出,在市区均有一定影响。

(3)3、石基桥虹小学的“读书活动与习作课题研究” 相结合实施模式:把读书活动与作文课题《开发小学语文课外习作资源的实践研究》研究结合起来,加强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和儿童诗创作的课例研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形成了一大教学特色并取得显著成绩。

(4)钟村锦绣小学的亲子共读模式:学校通过“师生同读,亲子共读,社区共建”的全面组织,并逐步构建起“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区”这种“三管齐下,共育书香”的课外阅读模式。2006年,学校向全区作了“多元互动,社区共建,书香共享,共读同乐”的课外阅读展示,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5)市桥中心小学学生读书社团实施模式:学校组建多个读书社团,组织学生以此为单位,到社区推荐好书采访,做“最受欢迎的书籍社会调查员”;举办“中心小学红领巾跳蚤市场”,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拿到书市去“义卖义买”,让好书漂流起来;开展“爱心接力好好书大捐赠”,与希望小学手拉手;……形成了以读书社团为基本单位开展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的模式。

(6)石基中心小学的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模式:学校立足大龙村的孔氏文化,积极利用社区文化传统,以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为主要途径,大力度开展以“诵读论语”、“走进孔子”、“传承中华文化”、“礼仪实践”、“走进名人”等相关主题的开展特色主题阅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综合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区文化资源,传承中华儒家文化。

3.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我区学校课外阅读产生的效益赢得了社会群众和上级单位的肯定和好评:2007年12月我区钟村中学、石楼中心小学教师代表在全市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班上在课外阅读专题发言。2007年5月市桥实验小学在在番禺广场举行了“以圣贤为师  与经典同行”的经典诗文诵读晚会。整台晚会格调高雅,番禺电视台两次进行了全程转播,番禺区宣传部把这台晚会作为重要资料存档,并推荐到《人民日报华南版》发表。2008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教育部“新学校行动研究”全国会议上,甘海燕校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校书建设香校园的经验总结,获得教育部领导、与会专家和各地校长的高度评价。

三年来,我区有多所学校获得全国“经典诵读百佳学校”,星海中学、  小学等多所学校在省市古诗文(课文)演读比赛获奖。2006年到2008年,仅我区学校师生在广州市广东省各级阅读大赛中,就有   人次获奖,占省市获奖比例的     。如2007年广东省校园读书卡设计大赛,全省10人获得优胜奖,我区有位学生获奖,2008年广东省书香校园评比,我区有三所学校获广东省书香校园称号,占全市获奖学校的    ;2009年广州市书香校园网站评比,我区有  学校参赛,占全市参赛学校数的     。2008年广州市第三届读书节共获奖项?,占全广州市奖项的?。课外阅读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一直走大广州市的前列,收到了明显成效:

从热闹的活动到常规的教学,课外阅读课程化实施为学校师生带了丰厚的阅读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极大地丰富了我区精神文化建设。

三、评价拉动,建构课题研究实践深入机制。

(一)问题与策略

活动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常态,要想课外阅读活动在学校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将活动转化成学校的读书课程。而“评价”是课程的四大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之一,评价的目的就是检查课程开发与实施是否实现课程目标(达标)。因此,我区学校的课外阅读课活动要实现区域发展,“行政推动”是前提,“模式驱动”是关键,“评价拉动”是保障。为进一步提高我区课外阅读课题研究实践实施水平,区教研室课题组确立了“评价拉动,建构课题研究实践深入机制”的读书活动区域发展的发展策略。

(二)做法与经验

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将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概括为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指导功能等。要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与完善,一定离不开评级机制的确立。在现阶段,我区学校了课外阅读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目标具有稳定性,而评价形式具有多元性,多层评价机制已经建立。

具体做法:

一是教研活动评价。

“教研活动”包括中心组的教研活动、专题研究的教研活动等。

课题组借助全区教学视导活动,组织中心组成员通过对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的现场调研现场反馈,开展对学校课外阅读活动的现场评价指导。三年来,中心组成员先后到全区60多所学校进行视导活动,切实了解和指导了学校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和落实。

课题组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专项教研活动,对课外阅读指导课例的活动的“课型”进行研讨,形成操作范式和评价标准。如2007年组织全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研活动。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阅读书目推荐课”、“主题阅读实践课”、“阅读交流评价课”、“阅读成果展示课”等四大阅读指导课型,而“课外阅读、课内引导”也成为日常阅读教学的常态。

二是实施水平评价。

为全面营造书香校园、推动课外阅读的深入,2007年12月在东涌中心小学举行的全区课外阅读现场交流展示会上,教研室推出《区小学课外阅读活动优秀学校评估标准(讨论稿)》,并提出“要以课外阅读优秀学校评比为突破点,实现两个普及,促进三大发展,形成四个结合”的课外阅读区域发展推动机制:即学校课外阅读的落实和推动,要实现“从活动到常态的普及,从语文到各学科的普及”;学校课外阅读的落实和推动,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优质发展”; 学校课外阅读的落实和推动,要坚持“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2008年9月,教研室推出了《番禺区中小学课外阅读活动优秀学校评估方案》,并在2008年11-12月组织全区中小学课外阅读优秀学校的申报和评选活动,经过校自评、镇初评、区复评的三级的评选, 教研室在2009年1月公布了全区中小学课外阅读优秀学校获奖名单,从整体上推动了全区中小学校课外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2009年9月,在上年课外阅读优秀学校评选的评审反馈基础上,课题组对《番禺区中小学课外阅读活动优秀学校评估方案》微调,再次11-12月组织了第二届全区中小学课外阅读优秀学校的申报和评选活动,在2009年1月公布了全区中小学课外阅读优秀学校获奖名单,进一步推动了课外阅读在全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落实。

两年的评比实践,课题组通过“制定评价方案” (评价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保障、实施、效果)——“成立评估机构”(区教研室成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检查评估小组。每个检查评估小组由3-4人组成,有学校副校长,主任、区特约教研员、科组长等人)——“组织评价活动”(评审程序是:学校自评——评估组讨论初评——现场审评——教研室审核,其中现场审评程序是:听取自评报告——查阅资料、师生访谈、查看校园——反馈评估意见)——“集中颁奖交流”等四大环节的组织落实,已经建立了有效的课外阅读学校评审机制,基本实现了全区课外阅读的区域发展。

(三)收获与体会

1.评价提升了课程化水平。“课程化”是课外阅读实践由“活动”走向“常态”的关键条件,“课程化”是“课程形态”和“课程要素”的总和,其中“课程形态”包括“单元”(教学活动独立单位)和“课型”(教学活动类型),“课程要素”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在两年的区课外阅读实践中,教研室课题组积极搭建全区课外阅读优秀学校、优秀辅导教师、学生读书之星的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学校落实书香家庭、社区读书活动等社区延伸机制,使得全区不少学校的课外阅读由活动走向常态,并由常态走向特色,完成课外阅读的点上深入。

如市桥实验小学通过“实施水平评估”,课外阅读实施由原来的“活动层面”(科技活动、环保活动、教育活动“提升到“课程层面”(活动主题化、主题课程化);又如石碁中心小学通过“实施水平评估”,提出了“教育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课程有效化”的阅读课程建设目标,将“读孔子厚德艺”提升到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基的层面来组织课外阅读。

2.评价拉动了校本课程建设。

三年来,各教育指导中心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对本镇学校的课外阅读组织工作积极规划、踏实落实,学校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则从师生的阅读目标到组织方法、从阅读内容到活动形式、从学校教师到全体学生,均进行了全面安排和精心策划,并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了各镇(校)课外阅读组织实践的水平,形成了一批番禺区课外阅读实践实践丛书:如市桥城区的《书香伴我成长》,石基镇的《 读书活动在石基 》,钟村镇的《钟村镇课外阅读课程师生读写用书》,东涌镇的《    》、 沙湾镇的《    》等,红基小学、石楼中心小学、桥东小学等不少学校的课外阅读校本丛书也不断补充更新。

3.评价带来了教师观念和行为的变化。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学习方式,又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多数学校因地制宜,创设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并将评价重点放在了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内容的导向和过程的评价上。

如,多数学校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将富有感染力的读书宣传栏设置在校园和班级、阅览室和走廓的显著位置,让校园内的每一块黑板、每一面墙壁、每一株草木,于无声处显文化、于无声处透书香。石基中心小学的孔子文化廊,市桥实验小学经典吟诗坊,沙湾红基小学岭南水乡特色的宝墨文化氛围等。只要走进学校,就能让学生从富有鼓励的读书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又如,学校通过学生每天20分钟、每周一节课的课外阅读时间保障以及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研讨,加强过程评价,加强教师对学生读书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评价的变化带来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变化,重过程、重导向、重激励的读书活动运作与评价方式目前已经逐步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

三年的课题实践,我区学校课外阅读的组织落实经历了“行政推动、模式驱动、评价拉动”三个发展层面,建构了“课题研究实践管理机制”、“课题实践推进机制”、“课题实践深入机制”,形成了学校课外阅读实践的“面上推广、点上深化、特色纵深”区域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课题研究的过程设定,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第三部分  发展

三年的课外阅读课题研究实践,收获很多,但教育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教研室课题组认为,全区学校课外阅读活动的实施与推进,决不能结束于课题研究的结题, 在以后过程中,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提高我区课外阅读的实施水平:

1、推动我区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均衡发展。

我区农村小学众多发展不一,目前,全区近半小学的课外阅读还处于从活动到常态的转化过程中,为此,要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推动全区小学课外阅读常态化的建设,及早实现全区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均衡发展。

2、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的的读书品牌建设。

学校要从“读书为学生的人生奠基、读书为学校的发展奠基”的高度,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挖掘特色亮点,全面规划学校课外阅读发展,为学校持续发展、学生持续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3、学校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科研活动。

教育科研始终是教育活动的重要抓手。学校要主动联系专家,积极与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图书市场等共同开展读书实践活动,使得学校在课外阅读的组织、实施与管理等方面有一个明晰的定位和一个明确指引,有效提升学校的课外阅读组织的水平与效益,从而推进我区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健康快速持续深入发展。

无论如何,我们始终坚信,课外阅读活动的实施与推进,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和新课标实施中所结出的蓓蕾,它对于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乃至个人的成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课外阅读活动的实施与推进,必须再接再厉。这是我们教育人对自己的鼓舞,也是我们学校和教师要坚持的使命和责任。

 

                                   执笔:李君利  2010年2月18日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2)
  • 李君利
    谢谢赵老师。10年,番禺区启动了第二期校园读书活动的市级课题立项研究,实践研究阅读方法指导,14年底已经结题。由于我不是课题主持人,结题工作和报告就没有参与。15年,番禺启动了经典诵读活动,结合电子书包、学校特色进行。这是番禺区校园读书活动的第三个阶段。
    2015-11-19 09:32 回复
  • 赵静
    《建构区域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运行机制的研究》这个选题很实用,而且,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做研究和总结的课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是前些年的研究,随着发展,到如今,这个课题依旧是需要继续研究的。我看到这个选题,就迫切得想知道区域性课外活动运行机制建构的情况如何,包括人员与各单位的构架、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情况、各个角色的合作与分工、活动组织与实施措施、探索并形成的有效方法、特色经验、可推广的模式、出现的问题及后续解决措施等。虽然在这个结题报告里有些内容没有看到,但依旧感觉番禺区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做法,是做实事的!我个人希望这个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结合当前的新热点和需求,包括新媒体在教育中应用的增加
    2015-11-18 10: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