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作者灵魂共舞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灵魂的舞蹈。阅读,就是与作者交友,与作者的灵魂共舞。种种妙处,需要读者自己去体悟。阅读不是一种消遣,而是一种力量,在与作者交友的过程中,帮助我们精神的成长。
阅读如交友,有挚友,有良友,有诤友,有佞友,有损友,有恶友。在全球化的网络时代,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堆里,想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朋友,真是“交友有风险,往来需谨慎”,否则要付出代价的。毕竟人是一种为信息所控制的动物,交了什么样的朋友,读了什么样的书籍,自己就慢慢变成什么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很难,倒往往是“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虽然交友读书自愿,没人会过多干涉,但层次有分别。概言大致有三: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
核心层,就是所谓的知己之类。急难之时,总得有保驾护航、两肋插刀的。以读书而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生总得有些书是要放在枕边,藏在包里,读进心里,融进血里的。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大概就是;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大概也是。
紧密层,就是所谓的熟人、战友、铁杆、同学、同事、死党、闺蜜之类。有酒聚聚,有饭吃吃,有事议议,逛逛街,打打牌。读书,就是那种有的知其梗概,有的知其细节,真真假假,深深浅浅,正如初级票友,虽能唱上几段却是没大有底气的。这些书,看上去读了很多,但属于读得不深不透的,正如朋友,交往到“一看很熟,其实没什么深交,只能壮壮声势”的地步。真有大事,是靠不住的。
松散层,就是那些混个脸熟,见面点点头,桌上敬杯酒,临别握握手的朋友。读书,往往就是,封面看过了,作者记住了,简介浏览了,放在书橱不管了。
当代人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学会选择,认真读书,恐怕知识的丰富就会变成精神的荒芜。仔细算算,一个读完高中的人,他的阅读量早已经远远超过古人,至少是超过秦汉以前的人了。毕竟,学富五车,指的是竹简木牍龟甲兽骨。可是我们的学识呢?我们的精神呢?我们读完博士,就能比得过吗?
阅读,我以为要有五个“读”:精度、硬度、纯度、广度、长度。
阅读,如饮食。散文家刘烨园先生说过:“我们的大脑其实也是一个胃,是一个精神之胃。这个胃,要经过种种的锤炼,才能够吸收各种丰富的营养。”我想,用阅读的这五个度来锻炼,或许能让精神茁壮成长。
精度,正好对应阅读的“核心层”。精挑细选之后,读精、读熟、读透、读化,化作精神的营养,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是也。有些著作最好是能够成诵。虽然不一定苦到头悬梁锥刺股、口舌生疮,那些经典中的经典,如果没有一本或者几本作为精神的支柱,就如同一个人没有脊梁一样,怎么会立得起来呢?
硬度,就是要敢于读一些风格上艰涩一些的,精神上厚重一些的。这正如朋友中那些孤傲的、硬汉的,不大好接近的,而正是这样的朋友,一旦交上,就是生死之交、刎颈之交,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若以食物比喻,就是那些不好消化的“硬菜”,牛肉干啦,压缩饼干啦,等等。比如四书五经、《楚辞》、鲁迅的《野草》、黑格尔、萨特、尼采、海德格尔等等。人不能总是靠喝牛奶、吃面条来成长的。读这种著作,就如同登崇山峻岭,虽然艰难坎坷,可是风光无限。
纯度,就是自觉地培养自己的阅读嗜好。这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如果喜欢鲁迅,就把鲁迅的全集拿来;如果喜欢冰心,就把冰心的作品尽可能读全;如果喜欢莎士比亚,自然,你责无旁贷要读莎翁全集了。当然,你可以细读某些军事、艺术、科学、经济等著作,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在思维上思想上就会大有裨益。
所谓广度,就是通过阅读让我们游遍五湖四海,饱览大千世界的各色风光,正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广交各路朋友;尽尝各色美食,吃得来川湘粤扬,品得了生猛海鲜;吃得下牛扒,咽得下煎炸。作为一个生活在地球村的现代人,阅读视野狭窄、口味单一,是入宝山而空回,辜负了时代的恩赐。
而长度,则是锻炼人在阅读中的精神耐受力。一个只能跑得了一百米的人,怎么能理解得了万米长跑甚至马拉松的魅力?一个只见过盖鸡窝的人,将来怎么能设计得了高楼大厦?
读书,沉下心来,或许有一天就能有会当凌绝顶的领悟。(张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