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读书,真的没时间吗?
我小时候,有《天天读》,一二年级,我们还不能自己读书,是我们的老师天天给我们读,读《雷锋的故事》、读《高玉宝》、读《欧阳海之歌》,我们几乎每天都不迟到,静静地听老师读,上课了,脑子里还都是老师读的故事。后来自己能读书了,最先读完的是《高玉宝》,接下来读的是《欧阳海之歌》,然后才是其他的。其实,如果我当时的一二年级老师有时间有精力,没准,《朗读手册》是我的小学第一位老师。
我在80年代中期的做法:把书从县图书馆用流动图书箱按照每人一本借过来(当然,选择儿童喜欢的读物,那时候,学校图书室,加在一起有一百多本书呢,还不都是学生喜欢的),分给学生;然后,我开展一些活动:比如每天轮值讲书中讲故事,互相推荐。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我所在的学校,经常参加《小学生报》的百科知识竞赛,为了参加比赛,就得认真读订阅的报纸;经常组织参加团中央少工委等单位组织的《红领巾读书奖章》活动,我们学校就把书买来,要求学生读书参加活动。结果,我们学校在1992年被团中央少工委等四家,评为全国红领巾读书奖章活动先进集体。
其实,不是学生没兴趣,也不是没时间。关键是教师如何看待学生读书,学校领导如何看待学生读书。
课改之后,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我到学校去调研指导。回到我原来工作的学校,我建议,课程就从《读写角度开发》,让孩子们到六年级毕业,都能向人们介绍自己读过的十几本书,都能讲若干个精彩故事,都能向别人推荐若干本图书。
我到一所农村小学去调研校本课程,他们要把讲故事开发成为课程。于是,我们一起走过十年多,他们的讲故事课程,终于容“读、讲、编、演、评”于一体,开发了一们“促进读故事,同时,还要促进读如何变演故事等资料”的课程。
所以,读书,从过去的活动化,走向课程化,这是解决当前学校“时间紧没兴趣”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当然,这得靠学校校长和教师,把学生发展目标放在长远而不是仅仅放在考试成绩,肩负起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热情、能力的责任。否则,任何好的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
- 所有评论(4)
-
严贺如每天两节课的时间讲课,一节课学生做作业,什么时间读书呢?只能让学生自己课下读。孩子到底读不读书教师就不能监管了。我总是每天从第一节课上挤出5分钟的时间给一年级的孩子们讲故事。二年级后我准备这5分钟每天由一个孩子来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也想像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那样把读书获得搞得系统深入一点点,可是没有那个环境氛围没有时间精力。2016-06-08 20:52 回复
-
李云梅书人类进步的阶梯。2016-05-27 07:14 回复
-
党立华读书,心灵的滋养。2016-05-10 10:17 回复
-
蔡可很棒~2016-01-29 13: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