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菊的日志

王晓菊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读《激发学生思维十大策略》有感(二)

王晓菊
分类: 专业提升
更新于: 2016年5月3日 14:29
  学生主动思维是学好知识,塑造人格的内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与鼓励,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思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是教学技巧,更是一门课堂教学艺术,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不断探索。
  一、注意变换节奏与授课方式
  中小学生大多喜欢新奇,他们好动,好说,善于观察但不长于思考。课堂教学应根据中小学生这一特点,不断变换节奏与授课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让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微笑都能投进学生心里去,不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四时皆春,一年到头请你看桃花,你想该多么乏味?即使那桃花有车轮般大,也只能初看上去的时候,暂时吃惊,决不会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因此,教师上课要不时变换节奏,教法出新,设置一些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问题。
  二、教师眼里要有学生
  一些老师上课眼里只盯着教案,心里想着教学进度,而忽视了讲台下面几十张熟悉的面孔和各种表情。研究发现,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眼神变化和面部表情去观察学生,从那里得到无声的反馈:有的学生上课虽然很安静,但眼神总是凝视某一点,这个学生很可能开小差了;有的学生坦然地望着老师并发出会意的微笑,说明他听懂了老师讲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意念、情感,还要注意心理因素对知识理解的干扰。如果教师上课不关照学生,就会像与车厢脱轨的火车头,只顾自己跑而远离了学生。这样,进度是完成了,教学目的却没有实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随时观察学生因心理变化所反应出来的面部表情,读懂学生心态,并据此适时改变教学进度和教法,或增减一些内容,提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
  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他们的学习会变成一种自发、自觉的活动,学习就会转化成令人兴奋和愉快的行为。可我们过去却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往往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听,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参与机会和自主活动时间,教室里静如止水,令人窒息。这种做法,老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极苦,哪里谈得上求变、求活、培养创新人才呢?创设活动情景,要求老师把教学时间分配一些给学生,老师出题目,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完成。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解惑,而不是越俎代庖,把该学生做的一切都包揽下来。有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一堂公开课仅讲了几分钟,其余时间都留给学生,让他们看、想、做、议,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省上听课的专家问及原因,这位老师说,学生提问,需要我讲我才讲,不需要老师讲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就是把学习的自由、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