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 ------“二人转”之辩证地看非物质文化遗产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二人转”之辩证地看非物质文化遗产
冯换换2016.8
【课程设计说明】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本课程按照课标要求,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在本校实施的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包括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东北二人转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尴尬理应受到重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感受民间艺术的同时,能够辩证地看待二人转,并积极为保护非遗做出应有的贡献。
(1)、限定选修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
(2)、自主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与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目录 第一单元二人转概述 第一章 二人转形成背景 第二章 二人转的表演形式 第三章 二人转的价值 第二单元二人转的起源、发展 第一章 二人转的起源说 第二章 二人转的发展 第三章 二人转”新”形式 第三单元二人转优秀作品解读、鉴赏 第一章 《窦娥冤六月雪》解读与奖赏 第二章《包公赔情》解读与奖赏 第三章《猪八戒背媳妇》《小住家》 《冯奎卖妻》 第四章 二人转的表演 第四单元活动 第一章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化 第二章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现状、问题、解决方案) |
教学对象:高一(下) 30名学生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设备 黑板
【学习目标】
1.积累关于"二人转"的陈述性知识,了解一种特殊戏剧类属的独特价值,会鉴别民间艺术,培养辩证性的思维习惯,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2 通过资料搜集、整合、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会写策划书。
教学重点:1
教学难点:3
【选文】
唱词:《窦娥冤六月雪》《包公赔情》《蓝桥》
【教学过程】
环节 |
内容 |
备注 |
活动一:“二人转”知多少(第一课时) |
活动A:分享资料。 学生将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在班级中交流展示 曲目: (材料一) 起源 根据学生提供的曲目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类(按照不同标准) 活动B:播放视频,视觉感知。 小组代表总结二人转的语言特点(注意二人转说口艺术)(材料一) 3.活动C: 选篇:《窦娥冤》。 从服装,唱腔, 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分析。 总结:二人转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尴尬,这与时代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原始意义的二人转是朴素且喜闻乐见的,是经典。现今二人转中出现"粗口"。举例别人对二人转的评论(材料W) |
1.检验预习的情况,了解学情。学生分享的内容同时也是老师预设问题。 2.分享起源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看到此民间艺术起源与发展与时代之间的必然联系。
注:给学生发放二人转起源的相关论文,了解二人转的历史演变,初识清朝时期二人转受追捧的历史原因及不同时期人们对其的不同看法。
任务一:微写作:有的人认为二人转是粗俗文化,就此发表你的看法(200字以内)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
活动二:“二人转”论起来(第二课时) |
活动A:辩论赛。 1. 明确二人转在发展中衍生出来的糟粕,就存在的利弊进行交流讨论,进而就“当今社会,是否应该发扬二人转文化”为辩题,分两个小组,举行辩论赛。 2. 趁热打铁:活动后让学生当堂写自我反思即通过活动总结出二人转中糟粕与精华的部分。 活动B:唱词VS原著。 (材料Y) 对照文本,再次播放二人转经典曲目《窦娥冤》,和名家讲解二人转在表演时应注意的技能技巧的的讲座视频(材料三),学生答疑互动。 |
任务二:针对不同分类,改编或创作二人转曲目。学生互评。 此处意在通过学生辩论后总结问题答案不都是绝对的,对待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还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做法也要“扬善抑恶” 根据课文《孔雀东南飞》或《长恨歌》编一段二人转的唱词,下节课分享,学生互评。可参照(材料五)唱词。 |
活动三:“二人转”转起来(第三课时) |
邀请学校的音乐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二人转”的演唱。(材料四) 1. 活动A:自己转 将班级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派1-2名学生将创作或改编或感兴趣的二人转片段展示给同学,要求有导入(选段的原因,与二人转的结识等) 2. 活动B: 转向世界 那么就如何推广优秀的地方文化,发表你的看法。老师点评。 |
注:或条件不允许则通过网络资源向学生呈现“二人转”表演艺术家的解说。(著名二人转演员赵本山、董孝芳孙小宝、董明珠等) 注:世界那么大,让我们去转转。此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此处思考的地方可作为本课程结束时策划书撰写研究报告的一部分。) |
活动四:“二人转”静下来(第四课时) |
提醒学生二人转文化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已“变了味”,通过以上三项活动的开展,学生从现象入手查找研究二人转文化的书籍,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总结,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
|
作业设计: "二人转"转出去 |
1. 如你作为华人代表到新加坡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你将如何把具有地方特色的“二人转”文化传向世界,请你拟一份详细可行的策划书。 2. 请你搜集其他民间文化艺术进行对比分析,课下与其他同学交流。 |
注:以第一个作业为主,第二个为辅。 |
作业反馈、交流 |
也是本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明确二人转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强化学生的辩证的思维习惯。 |
材料W:路人甲说:"在哈尔滨,晚上在饭店聚餐,又见“二人转”,这回可是真人。说起“二人转”的曲调倒不难听,很是欢快热闹,可演员无休无止的说口,罗里罗嗦,让人不厌其烦。他总想抖出点料来,将自己百般地丑化近乎自虐,还老是提醒观众“来点掌声”。对口的女演员扭扭捏捏,惹一阵掌声和轰笑。表演的全部内容就是两个人相骂,。。。,基本没有什么情节,荤口粗口不断。。"
材料Y:唱词与原文比较的例子:《包公赔情》
选文改编自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1]第二回、第四十六回、四十七回、四十八回改编,内容皆不同。原著里包公的侄子叫包世荣,戏曲里改编叫包勉;原著里是庞太师设计陷害包公,戏曲里的包勉果真违法;原著里是此段放在五鼠闹东京的时候,戏曲里是陈州放粮的时候;原著里包三公子是被冒名冤枉的最后洗清了罪名,戏曲里为突出包公的大公无私被铡,才有的这段包公赔情。
材料一:
二人转说口是东北二人转的组成部分,一般为曲目前面的小段或节目当中的穿插。因为具有浓郁的喜剧风格,且与相声关系密切,说口艺术的语言也独具特色。本文主要探讨二人转说口的语言的艺术特色。我国戏剧根据地域分为很多种类,二人转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给学习戏剧的同学分享了关于二人转的知识。
二人转小常识: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属于汉族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自古以来除辽东、辽西有少量汉人外,以白山黑水为中心的广袤地区则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满、蒙等骑射、游牧民族的天下。在康雍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康雍乾盛世过后,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日弱,加上外敌入侵,“封关”政策名存实亡,导致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带至关外的。
2006年东北二人转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结:这些俗语巧妙地溶在说口里,加上本地口音的因素,使“演”与“观”之间距离缩小了,关系密切了,感情融洽了,真正做到了“艺”与观众“不隔语”,“不隔音”,让观众无论男女老少,文化高低,听了、看了,都能当即领会,进而对“艺”有更深层的理解。
材料二:著名曲目:1“回杯记”又称“王二姐思夫”2打狗劝夫 3梁塞金擀面4大西厢 5蓝桥会 6冯奎卖妻7六月雪 8三请樊梨花 9包公吊孝 10包公赔情1包公审郭槐12包公断后13包公铡侄 14杨八姐游春15赵匡胤出世16白蛇传 17鞭打芦花 18傻柱子接媳妇 19焗大缸 20罗成算卦“白虎星归位” 21洪月娥做梦22皇亲梦23雷劈刘一 24胡知县断案 25胡玉娘 28楼台会 29 密建游宫 30打龙袍 31包公吊销 32都超级好听 33还有罗张跪楼是卢晓波唱的 34双锁山 35包公断后 还有特别推荐金玉和香玉姐俩的戏 36黄氏女游阴 37还有铡国舅 38铡驸马 39窦娥冤 还有 40蓝桥 41老官画 42五龙堂 43古城会
二人转十大宗师:李青山王尚仁李庆云杨福生 刘士德阎永福王悦恒栾继承程喜凤 谷柏林
总结:这些是由传统优秀的“二人转”曲目,当下流行的积极向上健康的曲目有
材料三: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艺儿;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作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二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有的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今天,不但在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中流传着,在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有二人转的演出活动。
材料四:
人物简介:赵本山董孝芳 董明珠
赵本山,1958年生于铁岭开原县莲花村石嘴沟,庄稼院长大的民间演艺奇才。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妇孺皆知、蜚声海外,连续多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被观众誉为“红笑星”“小品王”“土神”“东方卓别林”“中国笑星”等美誉。艺德高尚,成功不忘家乡,先后为灾区、为家乡希望工程修路捐款几十万元。《刘老根》、《刘老根Ⅱ》电视剧中担任导演和主角,把中国影视喜剧向前推进一大步。赵本山现为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协会会员、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辽宁省政协委员、铁岭市形象大使。
董孝芳, 1941年生于董家窝堡乡朝阳堡村,1954年高小毕业随师李财(艺名李包牙)学艺,擅长戏剧二人转,梨树县地方戏剧团副团长、吉林省戏曲学校讲师,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有多部作品流传。有盒式带《梁赛金擀面》;《当代酒仙》;《神调大全》等40余盘,传略辑入《二人转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作品:《梁赛金擀面》;《当代酒仙》;《神调大全》等40余盘,传略辑入《二人转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富有“转星”之称
董明珠,出生在二人转之乡——榆树市,8岁开始学习二人转表演,12岁就获得过全国二人转“金苗奖”,13岁开始正式走上舞台,先后在我国南方主要城市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擅长二人转正戏、歌曲、评剧和京剧。现年26岁的董明珠成为吉林省省二人转最年轻的“优秀表演艺术家”。获得奖项和演出剧目:11岁参加吉林省二人转推广会,参赛剧目《龟兔赛跑》获个人表演一等奖,12岁参加全国二人转大赛获新苗奖,第一届本山杯大赛获金奖;吉林省二人转会演一等奖,被评为四大名旦之一;
电视剧《笑笑茶楼》第二部:王二丫的扮演者;电视剧《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女4号马娟的扮演者;她的代表作品有: 二人转《水漫蓝桥》;二人转《窦娥冤六月雪》;二人转《长坂坡》。
未问先答环节(自我反思)
材料五:
小帽小放牛的调子报传统二人转曲目--东北二人转表演艺术家董孝芳老师
分类:音乐 标签:传统二人转
曲词:十八里相送双下山,猪八戒拱地蓝桥见,穆桂英指路来盘道,黛玉悲秋叹气老三亲嘛咦呦嗨。(过门)潘金莲设下狠毒记,包公断后劈关西,马寡妇开店来拉君,武松杀嫂嘛咦呦嗨。(过门)二大妈探病柱双拐,四郎探母登茨山,杨二舍化缘上北楼,燕青卖线小拜年啦咦呦嗨。(过门)猪八戒招亲高老庄,夜宿花亭在大西厢,穆桂英搬兵扎花帐,冯奎卖妻在双锁山啦咦呦嗨。(过门)洪月娥做梦在楼台会,王二姐思夫天缘配,柳毅传书状元图,刘伶醉酒他摔了回杯嘛咦呦嗨。(过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冯奎卖妻包公赔请,马前泼水在小天台,岳母刺字瞎子观灯啦咦呦嗨。(过门)千里送京娘到寒江,梁赛金擀面捎带锯大缸,杨七郎打擂摆开阴魂阵,张四姐临凡小老妈开嗙啦咦呦嗨。(过门)、
推荐的一本书:《中国传统二人转大全》《中国传统二人转大全》由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编辑,姜昆、赵本山为名誉主编,崔凯任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据二人转研究学者韩文华介绍,迄今史料上最早的二人转记载,可以追溯到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发祥地为辽宁省锦州地区。二人转的传统曲目有近300个,既有《猪八戒背媳妇》《小住家》一类的喜剧闹剧唱段,也有《冯奎卖妻》一类的悲剧唱段。二人转现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本山等5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传统二人转大全》是目前国内收录传统二人转作品的权威版本,对读者全面了解二人转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对研究二人转更是有价值的资料
播放二人转《窦娥冤 六月雪》视频 播放新潮下的二人转
材料六:
二人转《六月雪》唱词
明锣开道震耳喧,来了我审囚刷卷二品高官,天章京城领圣旨,楚洲地上查理民冤,除昏官先斩后奏全凭这把上方剑,掌金牌御赐邢台万里威严,这一天窦天章来至在三阳县,重反故乡我触目心酸,想昔时分开家乡京城应选,等我重金榜把家还,在京城我也曾差人刺探
都说是蔡家婆媳人走家搬,只曾想两山难逢人能常相见,哪曾想难如登天寻儿更困难,想我儿想的我肝肠寸断,盼我儿盼的我鬓发斑斑,屈指儿将年代算上一段,正恰是冬去春来一十六年,窦天章坐在轿里朝外观看,楚洲地满目苍凉风光惨然,天不见云河不见水百里慌旱
庄田里不长禾苗江河枯干,三年来楚洲地没下一滴雨,大旱三年官肥民瘦好出贪官。。。。。。
日落傍晚进驿馆,爷家叮咛往下传,洲县的巨细官员我一概不想见,安马劳顿我要安息,叮咛声各方吏典拿来文卷,我查查洲县地巨细官员,假使我要查出冤枉案,这国法条条不克不及容宽,窦天章头宗案件拿在了手,,上上下下细心观,上写着犯妇窦娥犯上作乱,迫害公爹命染鬼域,叼妇犯下杀人之罪,问斩就在三伏六月天,毒海公爹本应该斩,看起来三阳县内也有清官,怎奈是犯妇姓窦老汉也姓窦,。。。。(省略)
常言说树怕焦梢人最怕老,婆母娘她已是风烛残年,最可叹我的丈夫死地早,东床之劳叫我一人担假使我的婆母娘归西而去,谁能为婆母娘装老衣服穿,爹爹呀为什么大好人偏都寿期命短,为什么坏人偏都逍遥在人世,看起来寰宇也是欺善怕恶,民有冤不显灵顺水推船,哭声地来地也不该允,哭声天天也不搭言,地呀地不分善恶称做什么地,天呀天不分善恶称做什么天,爹爹呀为表女儿不白死,法场上发下三状誓词,头一状我要丈二丝白卷,丈二白卷挂高杆,你要白卷为何事,苍天证我窦娥冤,头庄誓词可灵验,血海深愁动地天,到过甚颅尸不倒,一腔热血染素绢,二一状天上降地是六月雪,六月降雪三伏天,六月降雪为何事,苍天证我窦娥冤,二状誓词可灵验,血海深愁动地天,午结果然把我斩,斩我之后那寒风寒,劲风刮了整三阵,鹅毛大雪飞满天,天上降的是赤色雪,三尺琼花伴儿眠,三一状我让楚洲三年不下一滴雨,寸草不生江河干,大旱三年关何用,苍天证我窦娥冤,三状誓词可灵验,血海深愁动地天,楚洲果真三年没下一滴雨,寸草不生江河干,我学东海孝夫死,我让遇寓公替我伸冤,尊声爹爹快把女儿看,金鸡三唱女儿就得归阴天,听罢女儿讲一遍,不由阵阵好意酸,鸡鸣五谷东方亮,老爹替你报仇冤,抓住昏官开了斩,赛卢医发配到边,张驴人头坟前摆,我替女儿伸了冤,六月雪唱终了。
- 所有评论(2)
-
汪洋校本课程的本土化或者说乡土化应该成为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趋势,换换同学结合东北家乡的“二人转”曲艺文化来设计校本课程,是对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中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整个校本课程的设计应该说内容是丰富的,从二人转的舞台艺术与发生发展说起,接着对经典曲目进行戏曲鉴赏,最后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角度去谈“二人转”的传承与发扬,应该课程说具有完整性,也能够很好的实施起来,尤其是经典曲目鉴赏环节,我觉得尤为抢眼,因为一个戏曲剧种的精华就是经典曲目的传承,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须有它内在的生命力。因此我在教学目标中努力寻找这个鉴赏部分的目标,但是很遗憾,并没有发现。个人觉得教学目标过于简单,“二人转”的知识普及远没有鉴赏戏曲曲目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传承的思考重要,所以目标不能本末倒置。另外这个教学过程也过于简单,四个课时就想完成一门课程,太困难了。个人建议你的教学过程的重点应该放在经典曲目的鉴赏上,教学难点应该在引导学生对“二人转”艺术的辩证思考上,所以整个设计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但是选题还是很有特色的,符合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2016-08-31 18:16 回复
-
冯换换这是修改后的校本课程设计,感谢大家之前的意见和建议,肯定大家继续批评指正! 附一疑问:辩证思维的培养前提是也要拥有一些陈述性知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是本设计的一重要目标,而整个设计及实施下来发现很容易让人误解,此时应做如何改进已是心累。2016-08-06 19: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