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共读策略(读书会系列论文之一)
读书会全班共读教学策略探究
深圳市海湾中学李鑫
一、什么是全班共读
郑桂华教授在她的新近论文《整本书的阅读:应为和可为》里写到:“近年来,大家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又逐渐回归到常识:语文学习的关键在阅读,阅读效果的关键之一在阅读量,而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不能没有整本书的阅读。整本书阅读是弥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伪阅读的良药。似乎可以这样说,语文教育改革如果能导向整本书阅读这一问题,那么解决困扰语文学习的不少问题就有了基础。”作为一名深圳宝安区的语文教师,我欣喜的看到近几年宝安区对于促进学生阅读的各种尝试,和郑桂华教授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笔者始终认为,语文课堂是促进学生阅读的主阵地,而全班共读则是学生阅读的最主要形式之一。所谓班级共读,就是指的在教师的引领下,全班学生围绕着一本书、一位作家的作品或是一个选定的专题进行共同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班级学习的重要形式。全班共读不仅对于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二、全班共读的意义
(一)全班共读促进学生阅读的“质”和“量”稳步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四学段(7-9年级)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从这个规定来看,其要求是比较粗略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班级共读是保证完成初中阶段阅读量的一个重要抓手。部编版七上课本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西游记》总计82万字,通过制定班级共读计划要求学生半个学期阅读完。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老师不断跟进,到学期中全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读完。以这个标准来看,普通学生一学期能够阅读120万字到160万字,当然这个阅读量是建立在班级共读有效开展的前提下的。并且班级共读不仅关注学生阅读的“量”,更关注学生阅读的“质”。在开展班级共读的过程中,整体先确定“读什么”,过程中贯穿“怎么读”的指导,结束时开展“读到什么”的评价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保证阅读的成效,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全班共读能够形成班级良好的读书氛围
班级共读,是基于群体压力之下的行为。所谓群体压力,即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群体压力导致群体成员的趋同,在班级共读的感召下,一些还没有形成阅读习惯的学生,迫于群体压力,能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在开展班级共读的班级,书架上摆满了推荐书籍,学生们日常谈论的都是读书的话题,课外的作业围绕着读书展开。班级形成了课上读书、课间读书、课外读书的大环境。在这种大环境当中,群里成员的阅读习惯逐渐的养成并趋同,最终形成一个班级共读的氛围。在近年来火热的教育类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作者雷夫.艾斯奎斯专门在第三章中阐述“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的重要意义,并为构建一个有良好读书氛围的班级而不断努力。如果学生所在的班级能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能得到语文老师具体且有效的阅读指导,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具备比较高的阅读品味,那么这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乃至成长都有了保障。班级共读对于班级读书氛围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全班共读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全班共读在实施的过程中,班级成员之间会围绕读书进行交流和研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全班共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彼此学习的一个过程,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其中潜移默化的得到训练。全班共读的各种策略,实际也是指向学生的多种能力的。
(四)全班共读给学生成长以健康的导向
读书、读好书、全班共读好书应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追求。语文学科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学生语文的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的能力,更多的还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今学生接收外界信息的途径很多也很杂,受不良信息影响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了。语文老师让学生对好书,就是让好的作品去影响人,去改变人,去塑造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塑造,健康有益的书籍帮助孩子形成阳光乐观的性格。
三、全班共读策略与实施
(一)整理书目推荐好书
当下有名目繁多的初中生推荐书目,除了教材所规定的必读名著之外,初中生该读什么书似乎难有定论。作为教师,要有归类整理的意识,把各类书目收拢整理,先寻找其中共性的推荐,再关注一些个性的书籍或者新出版的书籍。在此基础上,形成班级共读书目、年级共读书目,逐步推广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在学生共读的实践中考查这些书籍阅读所收到的效果,观察学生阅读后所写的读书笔记,做得读书展示。从这些书籍中优中选优,最终形成一个区域性的优秀书目,便于整个区域读书活动的不断循环。
区域性优秀书目中的书,一线老师必须保证每一本读过,而且有自己的分析和解读,并且对于大部分的书籍展开过班级共读活动。如何把优秀书目中的书推荐给没有阅读过的学生,教师使用的主要策略是荐书台。
所谓荐书台,是指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向其他同学推荐值得阅读的好书。荐书台分为书影、作者介绍、作品简介、推荐词、作品赏析、读书感悟六部分。这六部分比较完整的展示了学生对于一本书的了解,其中推荐词、作品赏析、和读书感悟是荐书台的核心部分。鼓励学生参与荐书台的编写实际上是鼓励部分优秀学生率先去阅读一些书籍。老师通过荐书台,可以观察到学生的阅读动向,并进一步筛选一些合适的书籍推荐给全班学生阅读。在班级共读的过程中,荐书台起到了桥头堡的作用,而参与荐书台编写的学生则是班级共读的领头羊,他们能够带领全班同学去深入阅读一本书。运用编写荐书台这个策略,一方面选出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班级文化。教师把精选出的荐书台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的一角,让全班同学都关注这些书,也激发更多的孩子去读书并荐书。
荐书台关键的部分是推荐词,这是“领头羊”吸引群羊跟上阅读的重要手段。例如学生要推荐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他的推荐词是这样的: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你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老者与你同坐在一个洒满冬日阳光的小花园里,时而指着那棵腊梅和你说起他从前的那些事,时而打趣地告诉“煤块里竟然也能长出芋头”的趣味,时而饶有兴致地与你探讨风土人情……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里多有对生活的感触,纵使是游记也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想体会汪先生的生活中的“小确幸”吗?让我们一同走进《人间草木》吧。
这一小段文字,其实就抖了几个“包袱”,吸引更多的孩子去走进文本。而荐书台的感悟部分,则展示学生阅读的收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人间草木》这本书,学生是这样写感悟的:
“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这句话未免多了一份孤傲。然而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草木是否有本心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与这些人间草木常相作伴,追忆往事,倾诉衷肠。
一个好的荐书台,就是一个好的引路人。推荐好书的学生是开拓者,跟上阅读的学生是获益人。而老师的作用,就是不断的用这种策略,去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好书。
(二)家校共读保障时间
无论读什么,“读”始终是头等大事。作为一线教师,在实施班级共读的过程中,课堂的读书时间要保证,课外的读书时间更要保证。因此家校共读是推进班级共读的一项重要策略。在选出班级共读的书籍之后,由推荐这本书的学生做一个导读,教师适当的补充,然后制定班级共读的计划。每周利用课堂时间去实现班级共读。而在课外,也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的计划,每天读多少量,多久读完一本书,读书的过程中要完成哪些相关的作业。这些都是班级共读过程中细碎但重要的事情。在课外,教师要配合班级共读布置一些有的放矢的作业,例如对当天所读的章节做批注,对于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和收获做整理,阅读完一本书做出适当的阅读评价。教师作为班级共读的核心角色,也要和家长做好沟通,一方面鼓励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一方面督促家长检查孩子的阅读进度和阅读作业。以保证班级共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让读书成为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家庭的最重要的部分。
(三)过程跟进,促进阅读
开展读书沙龙,有效促进阅读。沙龙一词原指法国上流社会的一种聚会模式,运用在班级共读中,成为一种有效策略。这种策略的实质是在班级共读的过程中把班级拆分成小组,便于老师跟进,促进学生阅读。
而我日常为了推荐班级共读所开展的读书沙龙,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首先,定时间、定人员、定主题。每周两次读书沙龙,每次一个小组大概4到6人,每个小组的负责人事先确定好此次沙龙的主题。读书沙龙进行时小组负责人主持,大家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小组中一位成员负责记录和录音,结束后整理出纪要。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很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每周二和周四的第二课堂时间,成了学生最期待的。因为小组都是学生自由组成的,所以小组成员之间都有较为良好的关系,发言讨论就变得轻松自如。因为有事先确定的话题,大家的发言就有的放矢,平常的阅读也能落到实处,而且往往就书中的一些问题碰撞出火花。例如大家讨论三毛的作品《雨季不再来》时,就三毛中学时的求学经历争论不休。有的孩子坚持说脱离学校的教育不现实,而有的孩子则认为教育要尊重个性,允许特殊的存在。从学生的讨论中,听得出他们思考的深入。
其次,有检查,有反馈,有反思。每周小组的读书沙龙,其实也是检查学生读书进度的时候。沙龙开始前,大家把书打开,相互看看折起的书页,就知道读的怎样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但是有了这样的检查学生的读书会变得更自觉。检查之后让学生结合讨论的主题交流,这就是最直接的读书反馈。而每次读书沙龙之后学生需要结合自己近期的阅读和沙龙上的交流写一篇小小的读书随笔,这随笔就作为一个阅读的反思。
再次,有交流、有任务、有后续。为了推进班级共读,为了创设更多的交流途径,老师和同学一起在网络上开辟了博客作为交流的空间。小组负责记录的同学会定期把读书沙龙的纪要上传,同学们也能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或者阅览评论其他小组的讨论。而老师则不断跟进,布置新的阅读任务。以上各种的活动的开展,将在班级的读书汇报展示中做一个总结。任务驱动下的活动让孩子们的阅读有的放矢,有所期待。
(四)读书展示总结成果
上文提及班级读书会是定期开展的,每个月的读书分享会成了孩子们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也成为班级共读、家校共读的一个交流平台。每个月的读书分享会学生、老师、部分家长代表都会参与其中,通过多种形式分享阅读成果。读书分享会是班级共读的总结升华,其意义在于关注学生“读到什么”,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契机。因此,读书分享会的设计和开展,我是边思考边实践,形成了比较成型的模式,提出几点与诸位共享。
第一、读书分享形式注重多样性。就拿三毛作品读书会来说,有的孩子制作了精美的PPT,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一同领略撒哈拉的壮阔风光,了解三毛与这片土地“前世的乡愁”。有两位孩子选取了《亲爱的三毛》中的一篇,通过对话的形式让三毛与一位青年的书信交流在现场呈现。有一个小组选取了《雨季不再来》中的一篇,改编成一个小品,回顾了三毛难忘的童年生活。有一位有心的孩子收集了三毛生前的电话录音,结合三毛朋友对她的评价,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立体的三毛。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读书分享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阅读。
第二、读书分享注重个性。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阅读作品是指与读者构成对象性关系的东西,它已经突破了孤立的存在,融会了读者即审美主体的经验、情感和艺术趣味的审美对象。因此,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尊重孩子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是读书分享会的一个要点。一位平常非常内向,在班级很少说话的女生,在读书分享会上谈了她对三毛所写的《周末》一文的感受。她说自己是一个很喜欢独处的人,她的每一个周末和三毛所写的差不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画画。接着她展示了许多画作,其中有简单的素描,有淡雅的水粉画,甚至有制作复杂版画。全班的同学都为之惊叹,因为大家平常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女生有这方面的天赋。可以说阅读打开了她的一扇心窗,她也在阅读中发现了自己。
第三、读书分享应是沟通的桥梁。笔者注意到,课外阅读课程化对于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作品确实能起到感染启迪的作用,而读书分享会则是传递正能量的一个舞台。三毛作品分享会上,一个小组借助《雨季不再来》中描述三位老师的方式,用鲜活的课件与全班一起回顾初中阶段教授过他们的老师,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小组对应三毛的《闹学记》,把班级的生活拍摄成一个小视频,大家不禁莞尔。一位同学读了三毛给父母的书信后很有感触,也分享了一封他写给父母的信,他的母亲当天就在现场,很受感动。读书分享会是师生沟通、生生沟通、家校沟通的桥梁,其意义已经超越了一堂普通的语文课。
第四、读书分享注重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就是读人生,感悟人生。健康有益的书籍对于学生成长方面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笔者开展三毛作品读书会时,三毛的人生经历就给了学生以很大的触动。陈晓敏同学在阅读《亲爱的三毛》后这样分享到:《亲爱的三毛》是三毛身前与读者的通信集。从中我读出了三毛对于少年的爱与关切,也解决现实中我思考的一些问题。在《写给“泪笑三年”的少年》这封信中,三毛写到:“答案不是立即来的。因为我们受了教育,便懂得了进一步的思考,有了思考,问题必然也同时增多,问题多了,一旦想求“即刻的答案”,便会生消极甚而完全灰色的人生观。”我对此的感悟是:“少年时,如我,正有许多对于周遭社会的愤愤和批评。这种时候常有,时而是农民工的不平等待遇,时而是同龄人无知的崇洋媚外,都令我感到些许悲哀。于是我总陷入沉思,接着便如深陷泥沼般不可自拔,若不是想通透或得以意外解脱,这烦恼便无止尽的困惑下去。于是读三毛这句有感。少年总是一时无法对眼前的事物了然,才会被生命深处深不可测的洪荒所害怕。三毛对一个高中生说:现在你是个高中生了,请你答应陈姐姐,每天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好孩子,一个有用的人,我不担忧明天的日子,可是今天的一日,我要尽可能做得完美。我要常常微笑,真心的笑,我也可能哭,可是不为挫折而哭,我只为了伤害他人之后的羞愧而哭。我要静听内心的声音,看看自己是一块什么样的材料,便用来做什么样的东西——而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这段话曾一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沉静,感悟也无需多言,引荐给在座所有的同学,即将成为高中生的你们,愿在心中拥有一片湖,时常映照世界,也时常照亮自己。陈晓敏同学的分享,很好的诠释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的人生观逐渐形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阅读书籍去解决,是再好不过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对精神的感召是更深层次的阅读所得。
日常所开展的读书分享会不应以功利性阅读为目的,而要以读书、分享、交流碰撞等方式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须,一种人生的乐趣,一种成长的方式。班级共读的成果通过读书分享这种方式直观的呈现在学生和家长面前,让学生读书所得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以上提供的四种班级共读策略与实施的具体步骤,具有实操性。尽管实践过程中尽管有种种的困难,但始终相信方法比困难多,教师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调整。班级共读各种策略的实施,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坚持,在于推广。一个全员阅读的班级就好比一颗种子,可以带领一个年级去阅读,一个学校去阅读甚至一个区域去阅读。让书香校园不仅是一种说法,更是一种具体的实践。
四、结语
运用有效策略开展全班共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班级的语文学习,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整本书的阅读是如今语文教育界的热点;全班共读是当下语文学习的一种趋势;指导全班共读是每个一线老师都要实践的内容;阅读整本书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并反复累积的过程。策略只是方法,实施才是关键。且读且珍惜,且教且思考。读书路上,师生相伴。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