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艳梅的日志

郗艳梅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浅析小学语文绿色智慧课堂教学初探之我见

郗艳梅
更新于: 2017年2月22日 20:34

 

浅析小学语文绿色智慧课堂教学初探之我见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我以如何实现绿色智慧课堂为研究载体,归纳出以下方面的内容:课堂明确展示目标、教学语言充满智慧、课堂关键出凸显探究、课堂联系生活、课内链接课外、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

  【关键词】自主智慧探究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学校里,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更应该是智慧教育。而作为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因此,笔者认为:绿色智慧课堂是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是生机盎然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是表现师生智慧的课堂。教师营造的氛围是宽松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教师能让学生敢于说,有话可说;学生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提出的问题是令人深思的,回答令人赏心悦目的。那么,绿色智慧课堂如何实现呢?

  1、明确展示目标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展示目标,就好比给比赛短跑的运动员定下的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心中的学习目标。这一环节,根据课堂需要,也可加入根据目标,给全体学生或小组分派学习任务。引入课题后让学生质疑,教师适时补充关键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目标,从而有目的地学习,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如《美丽的眼睛》一文,学生读了题目就提出问题:美丽的眼睛是怎样的眼睛?为什么说海豚的眼睛是美丽的眼睛?这课要告诉我们什么?《鸟的天堂》一文,什么是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写鸟的天堂的?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心中装着明确的目标后,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课堂便有了活力。

  2、语言充满智慧

  明确的目标带来的活力不会持久,因为学生容易出现疲劳。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智慧,而教师的智慧首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因为语言是教师的第一智慧。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那样:“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如果我们认可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彰显。

  [教学片段]

  1 (出示)“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生:(读)

  师:你虽然是好人,但你读的时候要像一点坏人。

  生:一把夺回……

  师:“一把夺回”的是什么?

  师:计划已经失败了,还装得好像没什么事儿一样。

  生: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

  师:蜡烛是最可怕的东西,就像是随时要爆炸的定时炸弹——

  生:(齐读句子)

  生: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

  师:多少紧张?嗓子眼上!

  生:(读句子)

  师:这种紧张的心情还表现在……

  生:她似乎感到……蜡烛上

  师:德军的眼睛是盯在蜡烛上吗?

  生:不是,是夫人的感觉。

  师:是呀,所以用了一个词:似乎

  生:似乎感到……恶狼……盯在

  师:恶狼的眼睛——夫人的心却紧紧地系在那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师:面对危机,大儿子杰克表现得像妈妈一样沉着机智,计划虽然失败了,但我们体会到了杰克的从容机智,从中也感受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

  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生动且幽默的语言。教师幽默的语言往往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智慧。因为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够缓解甚至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能够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和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动机,从而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灵与思维的互动。

  3、关键凸显探究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具体表现。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品质,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大胆鼓励学生的“求异质疑”行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答”,而且更要学会“问”。学生能够质疑问难,说明他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思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这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如《邱少云》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用20分钟。”这里为什么用“才”不用“共”?“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一句的“才”与上一句的“才”一样吗?学生通过质疑了解到两个“才”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表示时间短,后一句表示时间长。战斗之所以结束得快,是因为战士们被邱少云的精神所激励。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有这样一段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来。”抓住人们大笑追问:“人们为什么笑?”“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吗?”在学生探讨不出结果时,及时给学生介绍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再讨论,学生明白,原来四周黑洞洞是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

  4、课堂联系生活

  课堂应当是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应当是学生发展的乐园。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个精神的、直觉的情感世界中进行,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真正快乐。要拓展课堂的精神空间,让课堂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走向现实的社会。要把认知活动同学生的直接经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现实生活的组成部分。要拓展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使课堂充满人文的气息,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要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想象、创造的天地,让学生在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中,精神得到升华。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终身的。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做的内容特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5、课内连接课外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理解文本的需要,必要时就需要进行课外资源的有效链接,这样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狼和鹿》一文,主要给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类不可随意破坏生态平衡”这一道理。要理解它,并且把这一观念深刻地留驻在精神世界中,仅仅靠这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机引入一些相关的阅读。例如在教学的开头。教师可以从寓言故事《蛇与庄稼》人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兴趣;在理解狼、鹿、森林、人类之间的复杂关系时引人科普文章《南大洋的食物链》,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生物链”,减缓对文本认知的坡度。一方面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起对大自然的兴趣;另一方面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书内引向书外,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6、阅读结合写作

  语文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语言不是孤立的符号系统,它积淀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在阅读教学中,“说”与“写”分离,则两败俱伤;“说”与“写”结合,才会相得益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和语言进行亲密接触,让语言不但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胸中活起来,最终使得学生不吐不快提笔下言,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切实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

  例如笔者执教《穷人》一课,教学“桑娜推开门,看到邻居西蒙……”一段时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景。

  师:现在,请同学们先回忆在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什么样的神态,什么样的心情。(师生沉默十秒钟)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桑娜手里微弱的马灯的灯光,走近西蒙,走进这位已经生病好久的母亲,走进这位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的寡妇。

  师:(读课文。声音平缓)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惊讶)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低沉)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生:(这时教室里一片宁静,连平时小动作很多的学生也变得深沉、凝重起来。学生的眼里透出了同情,透出了思考。)

  师:看(近乎悲哀)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不是矫情,不知怎地,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眼睛一热,感觉视线模糊了,我努力不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哽咽,但是,我长时间的停顿还是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在我的眼睛巡视学生时,我发现好几个女同学的眼睛也红了……)

  师:我感觉有许多话要说。我也看到同学们有许多话要说。孩子们,想一想,这位母亲在临死前做了些什么?她想要抓住什么?她想得到什么?她能得到的是什么?不能得到的又是什么?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7分钟后学生读自己的小练笔进行交流)

  生1:西蒙眼里透出悲伤,怜爱地望着两个孩子,心里有一些愧疚。她静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她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啊……尽管她想尽力摆脱死神,但她知道,一切挣扎都是徒劳。她翻动了一下身子,想再抓些暖和的衣物给孩子一些温暖,可是没等她完成,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生2:一个平凡的母亲,临死前想的仍是自己的孩子,我想她临死前看孩子的眼神一定是充满慈爱的,她临死前想抓住的是孩子,是亲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一定还眷恋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她最爱的两个孩子……

  生3: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那次我摔伤了,趴在手术床上缝针,妈妈扶着我的腿,眼睛都哭红了。母亲是最伟大的,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妈妈!

  ……(教室里,不论是读者还是听者无不扼腕动容)

  显然,教师范读前的一番情景创设,很快将学生记忆深处的生活情景搜寻出来,再施以恰当的朗读技巧充分发挥情感效应,为学生营造剧情的氛围,把学生带进文本,再带出来,于是就有了学生感人、真切的小练笔。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空间,教师应该将舞台转让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既要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感悟,又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加强指导,要选择多元化主体,动态的引导策略调控课堂,让学生读得进,悟得出。师生智慧的体现,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学,学以致用,这就是绿色智慧课堂。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