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的源泉----阅读
董淑娟
更新于: 2017年5月2日 14:37
滋养的源泉-----阅读
钱营镇第一小学 董淑娟
食读这本书,每一篇文章都在挑逗着我的“味蕾”,作者各自读书品味的角度不同,有一路成长的心路历程,有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有读某一种读物的感悟和收获等,我把他们细细咀嚼一遍,品味着所有如涓涓细流滋养着我。
书海逐梦,幸福开花这一章,期中冯翠红撰写的《愿做田埂上盛开的“语文花”》散发着泥土的的气息,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令我回味无限,“冯翠红老师说,因为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我便不想做一粒尘埃。苏霍姆林斯基生前总爱重复的一句话是: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的身后留下痕迹……因为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我才认识到,阅读是教师发光发热的能源。” 由于她对阅读的那种坚守,与书结下终生的友谊;好书成了她自我教育的老师;对知识的那种渴望,让她朝夕与书为伴,吮吸着“书”给予她的营养,由于她阅读的痴迷,她成为了河北省的名师,成为了河北省的特级教师,也成就了她一番不平凡的教育之路。是阅读给她带来了实现自我的梦想,去年我和冯翠红老师的济南之行,她的言谈话语无不体现她阅读所供养的丰厚功底,对书的品味有独到之处,令我心悦诚服。我真正阅读之路也是从那里起航,原来我只读自己喜欢的书, 如《红楼梦》对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揣摩、欣赏并且有一番自己对人物的评论。而我最近看的董卿主持的朗诵者,其中一位叶锦添,他所画的红楼梦剧中的人物的个性显现的淋漓尽致,由于叶老师对名著的深刻理解与一遍又一遍的细细品味,才会抓住人物的灵魂之处,他笔下的人物鲜活,富有个性,每个人物都融入了不一样的情怀。
《清墨书香味道》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张志超老师对书的渴望与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她从自己因进修而读书,这种被动的读书,使她积累了不少的文学知识,也增长了见识。这段话是对她当时读书真实的写照。“因为自己原始学历低,所以一直进修,面对成摞成摞的复习资料,还有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什么都涵盖,但以背为主,那种内心的抵触和无奈,就像喝草药一样,不过回想起来确实有效益。”被动的读书成了她阅读之路的起点,为以后的潜心阅读奠定了基础。她的这份经历我也有过,由于考试而读书虽然能掌握一些知识,但只是皮毛而已,不是深入阅读,更不能做到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让志超老师走入静心阅读不仅是校园内外的阅读之风,还有她读过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读到深处读书的欲望会油然而生,看到雷夫老师关于阅读的一些实践活动,知道孩子们和我们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阅读,要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多一些指导,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其中列举我校坚持校园读书节的活动;书香家庭的评选;朗诵艺术团和蒲公英文社,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孩子们阅读的真实体验,也尝到知识的甘甜。就像我们校长所说,让文字的营养在师生间一点一点发酵。
读一本书,体会作者的心境,走进主人翁,走进场景,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体味与欣赏,让自己随着故事的不断变化,不由自主的心动起来,读书其实就如画家画画,每位画家笔下的山山水水,人情世故都截然不同,不仅在于画家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更能体现画家作画时那种心境,所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各有千秋。毕玉君老师的《墨染绵年》畅谈着她的阅读经历,她的阅读源于自幼就喜欢读书,因为好读才有了她现在的才气,她的语言、思维逻辑很强,她能把自己阅读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平时与学生同读“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利用师生诵读的这些名句来鼓励学生如何学习,怎样的态度对待学习,不仅如此,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也通过诵读经典适时引导。当他们顶撞父母时,她会用“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批评指正他们,使其孝顺和睦。
当他们贪玩时,她会用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鞭策鼓励他们,使其珍惜时间奋发努力……她阅读着,并且快乐着。沉入书海中,畅游其间,用书中的故事鞭策自己,不断的反省自己,在书中寻求知己。由于阅读让我们的生命增了鲜,能力逐渐提升,读书给予的是自信与成功。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我一路寻味着身边沉迷的阅读者,让书的精髓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食粮,不可或缺,又是滋养我灵魂的一剂良药。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