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治礼的日志

田治礼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田治礼
更新于: 2017年5月10日 08:06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日志杂记

        我们经常能听到 一些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常常会为之激动,为之兴奋,为之喝彩。能上一节充满激情的课,是许多语文老师的追求,但如何去激情,如何才能让情感成为课堂中一曲动听的旋律,又是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扰的问题。笔者通过听课,并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概括出以下一些策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师动情情始生
我认为要想感动学生,教师首先自己要是一位动情之人,能够对每篇课文“情深似海”,能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和作者交流。能够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带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教师最好是“性情中人”,是“多情善感”的人,能善于“抒情”,学会“煽情”,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感情大多表现在动情的导语上,去年听一位老师执教《给予树》一文时,其中有一个片断印象极深。
师:多么艰难的选择啊,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哥哥和姐姐,一边是一个陌生的小女孩,金吉娅多么想送给哥哥他们精美的圣诞礼物,给他们真诚的圣诞祝福,可小女孩又是多么可怜,她只想得到一个洋娃娃,一个多么微小的愿望。最后金吉娅选择了──
生:给小女孩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师:金吉娅只好放弃了──
生:给妈妈、哥哥和姐姐买礼物的打算。
师:金吉娅也就失去了一次──
生:向妈妈、哥哥和姐姐表达最真诚的祝福的机会。
师:来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这一段金吉娅说的话,体会一下她内心艰难的选择。(背景音乐缓缓响起)
生:(有感情地朗读)
此时,学生在一阵悠扬婉转的乐曲声中放声朗读,使读者,使听者都陶醉其中。
二、品入境情自悟
朱光潜先生曾就情感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关系作过如下阐释:“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这句话告诉我们,情感是不能靠传授灌输的,而应是学生自发生成,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品词感悟,从而产生的共鸣。那么如何在与文本对话中激发学生情感呢?“品”和“入”是两个不错的方法,即“品词”、“入境”。
(一)品词
教学片断:
师:周总理这一夜简朴的生活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学们能不能找到具体的词句告诉大家。
生:“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说明原来这房子挺大的,但他却很简朴,只摆放了“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这一点东西。
师:真了不起,找得非常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再读一遍。请大家细细地读,不要放过一个字,你还会有新的发现,不要放过了,知道吗?
生再读。生:极其简单。
师:告诉大家,为什么是这个词?
生:我觉得因为总理很简朴。
师:你的回答也很“简朴”,能不能再说说理由?
生:因为总理是大人物,待遇都很高,但他只是在房间里放一些和老百姓一样的东西。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极其简单”后面的话,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简单”之前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极其”呢?来,读吧。
生再读一遍。
品词不同于传统的词语分析。它不是机械的老师问学生答,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品词也不是随随便便地抓住几个词乱品,因为乱品不仅难以激发情感,反而会流于琐碎,破坏情感。真正的品词,应品“文眼”,也就是品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品能反映文章内涵、精神的关键词。《一夜的工作》中的“简朴”就是这样的词,老师引领学生一次次领悟“简朴”,又适时进行诵读,这时,学生不再是毫无感情地漫读,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情意随着品词迸发而出。
(二)入境
“入境”也就是想象。文章是作者通过文字符号描绘出的一幅幅画面,这一幅幅画面里深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何把符号还原成画面,让学生走进画面,触摸到作者的情感呢?想象就是一个好方法,通过想象,让学生换位体验,使符号还原成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画面,当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便真正走进文章。
教学片断:
师:“遗民泪尽胡尘里”,这里的“胡尘”难道仅仅是金兵马蹄扬起的尘土吗?(播放一段马蹄和哀叫的声音)
师:这是金兵战马啾啾的嘶鸣声,这是金兵嗒嗒的践踏声,你仿佛看到这战马践踏向了哪,践踏向了谁?那是一幅怎样的画?
生:我仿佛看到战马践踏向了一个个村庄,老百姓的财产被洗劫一空。
我仿佛看到战马践踏向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顿时血肉模糊,孩子哇哇啼哭。
我仿佛看到战马践踏向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惨死在金兵马蹄下……
“胡尘”二字看似貌不惊人,实则一汪深及千尺的桃花潭水,他写尽了遗民之苦,金兵之罪,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但如果不加以想象,学生很难体会到如此丰富的信息。教师先播放一段音效,创设战火纷飞,哀声遍野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想象那是怎样的画面。画面出,则情感生,想象远,则情感浓。入情入境,放飞想象,不失为激发学生情感的高招。
三读激情情更浓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色彩,通过读,教师、作者、学生之间的情感可以得到沟通;通过读,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和激发;通过读,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和启迪。因此,朗朗书声可以激起课堂浓浓的情意。但朗读不等于傻读,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才能让学生把课文的欣赏和感悟用抑扬顿挫的朗读表现出来,使文字的喜怒哀乐形于色、吐于口。
片断一:
师:“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曾知道,这“又一年”已是多少年了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时,中原已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
1年过去了(指示诗句)──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年过去了──生再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过去了──生第三次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上面个片断是成功的朗读,我采用:引读。学生读得有无感情,读得是否生动,就在于老师引得恰当与否。片断中,将65年分为“1年”、“10年”、“65年”,一下子让学生体会到时间之长,从而自然感受遗民苦盼时间之长,等待之苦。“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又”字也就无需多讲,再如以“焦急”、“担忧”、“愤怒”的心情三问权贵,学生已不仅仅是在朗读,更多的是用心问那些贪图享乐的权贵,一声声焦急、愤怒的质问声从他们的嘴里蹦了出来。
四、结语抒情情更长
课堂教学小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堂临近结束时,老师抒情的结语往往会把课堂再次带进一个小小的高潮,余音缭绕,不绝于耳。如《荷叶圆圆》一文,有位老师的结语是这样设计的:
“今天,我们学习了《荷叶圆圆》,知道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喜欢荷叶,小朋友也喜欢荷叶。等到夏天来到的时候,让我们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小池中的荷叶、荷花,去观赏夏夜天空中调皮的星星,你会发现:夏天是多么美好,多么有趣!”
诗意的结语给诗意的课堂增色不少,而且学生善于模仿,如果老师课堂上的语言富有诗意,文雅而又规范,那么不仅能激发情感,而且对学生的语言面貌,成长都会产生影响。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