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海的日志

梁小海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执行力 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

梁小海
更新于: 2019年7月9日 08:14

皇明太阳能集团创始人、总裁黄鸣,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拥有超强执行力的人。


黄鸣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了石油钻井技术研究所,在技术装备室工作。工作两年后,地矿部有一个斥资几十亿元的“七五”大型设备改造项目,即为了提升钻井勘探的技术水平而要把所有的钻机都改造一遍。


当时部里把这个课题交给了比黄鸣所在装备室的级别和规模更高一级的装备研究所,为此还专门召开了钻机改造方案的评审会,黄鸣当时抱着学习的心态参加了评审会。


当时有几位年龄比较大的高工(高级工程师)在会上介绍方案,黄鸣听得非常仔细。


但听着听着,他觉得方案有问题。


一是方案中有很多理论依据、设计计算跟大学的专业教科书和他所看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不符;


二是实施方案缺乏可操作性,设备改造方案与现场情况有很多不符之处。


在大学期间,黄鸣的专业课程学得非常深入,每门都是优,实习期间,他又把整个井架、钻台、动力系统等摸得一清二楚,写了厚厚的实习报告,工作两年,他特别关注专业动态,写过几篇专业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正因为有对专业技术的深度把握,黄鸣快速捕捉到了方案的不足。


于是,他把自己认为不妥的地方逐条记下来,共列出了二十几条。等几位高工讲完方案让大家提意见的时候,黄鸣鼓起勇气一下讲了十几条。


讲的时候一气呵成,但讲完之后,他开始忐忑不安起来,毕竟在座的都是专家、司长、总工,自己不知深浅地提建议,会不会让别人感觉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当天晚上,领导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当时他忐忑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领导告诉他,听了他的意见之后,大家都很重视,为此特意开会进行讨论,认为他提的很多建议很重要,数据也很翔实,说明现在方案不成熟,存在漏洞,需要调整。


经过慎重考虑,领导决定把设备改造项目的任务分一半给他们科室,由他牵头,与另一科室共同完成,并正式通知他加入“七五”设备领导改造五人小组。


就这样,刚刚毕业两年的黄鸣获得了这个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机会,他不负重托,带领课题小组顺利完成了任务,并获得了部里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此,他不断承揽科研课题,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科研室副主任,成为所里的科研主力。这也为他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鸣的做法,正是让执行力与创新力结合的典范。他的过人之处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不迷信权威,即使是众多专家的方案,如果有漏洞,他也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二,虽然项目和自己无关,但还是主动去想创新的方案。


工作中,很多人就像机器人一样,执行中很死板,被动地遵守常规。


其实,最好的执行者往往能够主动打破条条框框,并把创新力落实到执行中,主动为单位做出贡献。


只要你时刻围绕“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去思考和琢磨,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你也能做出有价值的创新。


这正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完善执行力。

 

所以,决定人生高度的,从来不是你的高谈阔论,而是你说做就做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零。


执行力的不同,人与人的差距自然就拉开了,从开始的一点点到最后的相差甚远,最后会让你悔不当初。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