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舒的日志

董晓舒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我的实习故事— 轻解语码,走近乱世中的美神

董晓舒
更新于: 2017年5月17日 18:07

我的实习故事—
轻解语码,走近乱世中的美神

        教育要有情怀。教师如何能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享受自己的教学呢?说了太多的“从细微之处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张力”,那么生活是什么,张力又从何而来?我想,阅读与生活,永远是分不开的。对学生的教育,可以放到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中考量,而老师的教学,在长期设计之后,还需要落实到教学行为发生的每一刻里。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何在短暂的教学中加入无限课后延时对话的可能?在董雪娇老师的课堂上,也逐渐明晰。我仍将以课堂为例,轻解语码:

一、  轻解语码,走近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词《醉花阴》。东篱是什么意思?这是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老师讲,东篱是一个暗号,来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在读古诗词的时候要学会“解语码”,而解码的关键还在于平时的古诗词积累,这样才能形成对相关意象的敏感。再者,“暗香盈袖”。老师解释,这个意象在《古诗十九首》中也出现过——“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至之”,给心爱的人采了花朵,奈何路途遥远而无法送达;还有“涉香采芙蓉,采之欲为谁,所思在远道”。了解了这四个字的涵义,它之于李清照词的意义大概也就明白了。同学们立刻能说出——想采下句话,与丈夫分享,却无人在侧,更加孤独。Mrs董强调,你要知道古人说了什么,没说什么,这是诗词的含蓄美,“不著一字,尽显风流”。在大家的问题解决过后,Mrs董提出了一个问题,“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里有个时间的变化,李清照屋子里器物不少,为什么她只谈“瑞脑销”呢?同学答:她只看得到香薰的烟雾。这是为什么呢?举个例子,如果教室里很喧闹,你们不会看到风起窗帘飘动,如果十分安静的话,定会感受得到。同学表示,闲、孤独、无聊、寂寞。

      老师继续追问:还有呢?

      学生回答:思念丈夫。

      —“为何?”

      —“香飘得很远,表达一种绵延的思念情绪。”

      —“如果香要飘得很远,恐怕是炊烟把。”

      —“老师,瑞脑销是宁神的吗?”

      —“也许是。你问到关键了,古人燃香还可能是为什么呢?”

      —“记录时间!”

      —“那么和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关系呢?”

      —“时间漫长。”

      —“从哪里可以看出?”

      —“愁永昼。”

      从师生的问答中,可以看出生成性课堂的魅力所在。Mrs董接着说。本首词的写作时间是九月重阳,正是天气微凉时刻,并非昼长,这也是古人的错觉。能作此词,用香菱的话来说,“无理而妙”。那么谈到重阳,必是登高思乡,你们可以想到哪首典型的诗呢?学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Mrs董在这里给各位同学补充了重阳节的知识——“《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重阳的习俗是登高,裳秋时发现无人在侧,望远方,望到家乡之人。佳节,本是团圆之日!现今我们也把它称作敬老节。”原来语文相关的知识是要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的,如果煞有介事地告诉学生——我要给你讲传统文化知识了,恐怕学生也会心生忌惮。

      那么李清照的重阳如何呢?“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玉枕天凉,心也跟着凉起来,可谓移情!再者,“莫道不销魂”何意?或许有人在旁边劝她,可能是丈夫的信,也可能是身边的人在劝她。李清照作何反应?——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请各位思考,李清照是大家闺秀,屋里的帘子若是连风都挡不住,何堪?所以,帘卷西风,一定是一个很微小的动作。至此,Mrs再次谈读诗:诗的语言有限,想象力无限。比如,“人比黄花瘦”,瘦是何意?只是苗条吗?为何不用“细”?学生表示:黄花瘦——华憔悴。代表什么呢?红颜老去,流年易逝。不仅是衣带渐宽终不悔,还是一种年华消逝的慨叹。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首句时间变化,再有东篱、暗香盈袖、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各有深意,轻解语码,愁,不再只是单单看上去的愁。

二、享受宋词——此中有真意

      下一首《声声慢》。师生问答,明确“寻寻觅觅”表示“找来找去”。找什么呢?谁也不知道,也许是一种漫无目的寻找,精神空虚,无可寄托,若有所失。再明确,“冷冷清清”意为空旷孤寂,也暗示李清照此时已是家徒四壁,无人在侧。这是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境地,李清照的叠音词使用妙哉。什么时候在找寻呢?乍暖还寒时候。按照中医理论,季节变化,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身体容易吃不消。该如何自处呢?李清照选择了酒。此处的饮酒和《醉花阴》有何不同?《醉花阴》里,“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赏花饮酒,别离愁绪,略有情怀;而此处呢,也只是为了驱除寒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暖酒无法驱除的凉意。这时她想到什么了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疑问:旧时相识是为何意?学生试着回答:此处应该是虚写,李清照南渡,恰好北雁南飞,看到的大雁,怎么像是旧时的那只?Mrs明确,由北雁联想到家乡。还记得李清照的《一剪梅》吗,里面也有相关描写。学生下意识地齐声朗诵——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刻,Mrs董的课堂萦绕着这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绪,似乎大家都浸入李清照的心中,体会着现在已无信可写,无可寄托之人的愁绪里。书香浸润,文化氤氲,此刻才是会心会意。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自凋零,词人黯然。现在的悲,与上一首已然不同——无心赏花,无处移情。这也是教材选文的意义所在,前者南渡前,后者南渡后,词风也大有不同:前者清丽柔媚,后者凄婉哀怨。

      不去赏花,饮酒只为驱寒,李清照将怎样挨过这漫漫长夜?——“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梧桐作为一种意象我们并不陌生,请同学们回忆《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又有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一滴一滴,长夜难眠,滴到耳畔,滴到心头!明传奇《长恨歌》剧本中专有一折便是《梧桐雨》。大家可以体会意象,年轻时还可用愁字形容,现如今已是苍白无言,难以释怀!再去读词,运用你的积累和脑海中的想象,你就不再单单只是读词,也能结合古今,体会词人深意了!

20161106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