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珠君的日志

王珠君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4.6一名“两无”实习者的听课记(2)

王珠君
分类: 夹录夹感
更新于: 2016年4月8日 15:44

时间:2016.4.6 高一(1)班 下午第三节

内容:《过秦论》第一课时

内容接着上一篇。

教学的第三个环节,解题。

老师问:本文是什么文体?从哪里能看出来?

学生回答:是议论文,从文题的“论”字能看出来。

老师又问:“过”字怎么理解?它本身是什么词性?“过失”,是名词。但是名词后面不能加动词,所以“过”是动词。因此,“过秦”的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

老师问:文章作者是谁?是什么朝代的?

学生回答:贾谊,是西汉时人。老师问:为什么是西汉时的人写的?学生回答:是给汉武帝看的。(误,应是汉文帝)师:所以,这是一篇——

生:借古讽今。

师:(板书“借古讽今”)这是一篇谏文。

(PPT展示解题,并补充相关的文学常识)

从这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到老师用了启发的教学方法。在看到文本的时候,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来得出结果。整个过程也很流畅。

第四个环节:听读课文,感知课文

老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且在PPT上打出文字:本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怎么写的?后来和老师交流时,老师表示,每篇文章主要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万变不离其宗。方便记忆,就是what,why,how.

接下来,老师有请了两位同学来讲第一自然段。这里做一下说明:在每本教材开始教学的时候,老师会让同学们各自选择、分工教材中的每一篇文言文、诗歌,每人“承包”一小段。在正式上课的前一两天,到老师的办公室,提前一起备课。在备课的时候,负责的同学会明确其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整句话翻译、这段话整体讲了什么。还可以有一些个人的阐发。课前提前做了工作,事先准备,可以加快课堂的速度,腾出更多时间讲一些补充的相关内容。在这里,我想到,学习是课堂上课堂下一以贯之的,在课堂之下提前做了功夫,课堂上的情况也要随之改变。余下的时间,可以进行哪些学习?补充相关知识?深度学习?这需要好好再观察老师的安排。

(第一个同学讲完后,老师根据他的解读,记下板书:孝公有地利、有野心)

疏通重点字词:固。有两处:崤函之固:险要的地方(名),固守:牢固(形)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这里面都涉及到语法知识、文言文知识。主谓宾定状补,自己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需要弥补上。

当讲解到“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一句时,老师补充了“互文”的知识。一般来说,老师讲到互文的修辞手法时,会回顾一两个互文的用法。但老师在这里讲得非常详细:
互文可以分为单句互文、对句互文、排句互文。其中:
单句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秦时明月汉时关;
对句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排句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互文的作用: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言简意赅,简洁的内容表达出丰富的内容。

在讲解互文知识的时候,首先是与学生学过的知识相勾连的,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如指掌。因为老师曾经教过初中,所以衔接做得特别好。所以,要教授一个学段的时候,它的上下学段的教学要求、已经学过的内容也都要了解。这又是需要自己去补充了解的。

(第二位同学讲解时,老师板书:变法,国家强大了,人和。)
两位同学所说的加起来,就是讲了秦国的创业阶段。

PPT显示:第一段:秦孝公的故事;秦国崛起;手法:互文。做了一个小总结。

接着往下第二段,。
师:到第一个句号,写了什么?
经过疏通,同学们明确:讲了秦国扩张领土的过程,用了排比的手法。

到此,下课铃响了。今天的作业延续昨天的任务:抄写《过秦论》后面两段,文言知识在上面标注。

这堂课听下来,整体节奏比较赶,因为要赶进度。也可能和老师在课前正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有关,对心态有一些影响。

小结:

1. 启发式教学方法

2. 每篇文章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本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怎么写的?

3. 课下提前作安排,课上提高效率,但要准备更多的上课材料。对文本的挖掘要更为深入。熟悉课文,钻研课文!

4. 讲授知识点,尽可能讲精、讲透。宝贵时间就是在提前预习和备课中腾出来的。

5. 前后知识的勾连和总结。语文老师要有这样的敏感。教授一个学段的时候,它的上下学段的教学要求、已经学过的内容也都要了解。

6. 篇幅较长的文言说理文,要注意及时梳理、小结。一个理想的状态: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明白,到目前为止,到底在讲些什么。我想这就是真正“懂了”。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