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珠君的日志

王珠君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4.12一年级《长歌行》教学

王珠君
分类: 育新见习
更新于: 2016年5月11日 17:31

一、导入

复习:背学过的课文《小山村》

师:(PPT)来猜个谜语,请班级的识字大王来读一读:“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没有脚……”谜底是时间。

(老师在PPT上放出大钟形象,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师:听一听时间的声音,有什么感受?

生:时间过得很快;快乐时时间过得很快;事情去做就很快,不做就慢。

(PPT放出《长歌行》全文)

(学生齐读标题,老师板书,学生书空。)

【】导入环节比较有意思,听一听时间的声音,和主题“珍惜时间”扣起来。


二、解决题目生词

师:这里面有两个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

生:“长”、“行”(PPT)

分别组词。

【】这一环节没有大问题,但在组词的时候,“长”字“hang”的读音组了一个词“商行”,学生读成了“xing”,老师只是指着拼音纠正读“hang”,没有任何解释。学生很明显并没有理解“hang””xing”这两个读音的区别,只是要求学生条件反射式记住,可能就比较机械了。


三、初读文本

1. 学生自读课文

2. 教师配音范读,提问:老师是怎么读古诗的?听出了什么?和朗读普通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老师读完,同学们一起鼓掌)

学生回答:有音乐;有感情。

教师提示: 标点符号?

生:有的地方就像有逗号一样。

师:对,读古诗要注意有节奏。请同学们分组读一读,同学个别朗读。

3. (PPT展示竖行的古诗)

师:古代写诗的时候,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没有标点符号的。同学们来当小诗人,读一读这首诗,好不好?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又准确又有感情。

【】在这一环节,老师通过范读,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也展示了古代传统古诗的书写格式,这是文学的常识。第一个问题出在问题设置上:老师提问:和朗读普通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回答:有音乐。这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那在预设问题的时候,一开始就可以加一些引导。“语气上”、“节奏上”,等等,这样不会使问题显得太宽泛。这也是课堂上的横生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值得去探究。另外,老师告诉学生要“有节奏”,在这儿那儿停顿,但是为什么?停顿和节奏是按照文本的意思来的。老师并没有讲。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小学生应该教到什么程度?


四、解读文本

师: 回忆以前学习过的方法,如何理解古诗?

生: 看插图

(PPT展示图片,课本的插图)

师: 画上有什么?老人、小孩、海。老人可能对小孙子说什么?

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 他们在干什么?

生: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师: 解释“川”这个字,什么意思?(放图片)

生: 河

(PPT放出川的象形文字)

师: 河流,溪流,小流。百川就是“很多条河流”的意思。

“何时”是“什么时候”的意思。“复”: 再。

两句诗的意思谁能再说一遍?。(学生回答)

水向东边流还能不能回来?

生:不能

师: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后悔、伤心

师:你能读出来这种感情吗?

(生读,声音低沉)

师: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怎么记住“悲”?

生1:悲伤是用“心”的,一用到心我就会想到悲伤。

生2:上面是个“非”,下面是个“心”

师:“加一加”的方法。

师:“老大”和“徒”的意思?

生:老大是“长大了以后”,徒没有回答出来。

师:徒的意思是“白白地”。

师: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看谁是火眼金睛?
生:“老”和“少”是反义词。

师:造句:因为__(小的时候不努力)__所以__(长大了以后就白白地伤心)__

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

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师:把想干的事干完了,以后才不会后悔,我们可以学习、画画、做手工……

【】用“川”的象形文字来介绍“川”的含义,很有意思,也符合汉字的发展规律。

屡屡有疑惑:为什么水向东边流,就不能再流回来?因为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

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悔、伤心”。为什么伤心?因为“小时候不努力,所以长大了就会伤心。”可是,为什么小时候不努力,长大了就会伤心呢?这里可以做更深的挖掘,或者老师给一点提示。为什么呢?我没有好好思考过。

一、一分钟能做什么?

老师用课前分发的纸(口算题和诗句),计时1分钟

可以做口算、写字……

提醒:写字姿势“三个一”

师:说一说自己一分钟做了些什么?

(学生纷纷)

师:好像同学们大多数对自己的一分钟不满意?我们一小时有60分钟,一天有24个小时,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好好利用,珍惜时间。

【】这个环节设置:语文课上做口算?学生回答自己做了多少题,写了多少字,光用数量就足够测评了吗?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时间珍贵,学会珍惜时间。这个目的达到了吗?

二、诗歌体裁

师:带着感情再次朗读课文

(生读)

师:解释“长歌行”、“乐府”、“节录”(完整的《长歌行》,请同学朗读,课下感兴趣的自己读)

【】总觉得讲解不到位,一飘而过,我的印象不深,学生这短短的时间能记住多少?

完整的《长歌行》,请同学读,但是没有解释意思,“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了解”。一旦呈现一个知识点,最好要讲通,而不是浮光掠影过去。

三、名言·诗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老师解释了吗?学生记住了吗?是不是又是一带而过呢?

四、认字写字

再认生字,“摘花”

文章中有三个字,其中都有“力”。怎么写才好看?

(PPT显示“努”、“力”、“伤”)

生:一看结构二看大小三看关键笔画

(黑板上有磁力田字格)教师示范

学生拿出练习本自己写,“写完用坐姿告诉我”

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修正字形。


小结:

1.   小学的课和中学差别还是相当大的。老师用了一些更适合他们的语言和形式。比如说,“请班级的识字大王”、“看谁是火眼金睛”最后认生字时的“摘花”,都是引起同学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

2. 小学生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老师在点评的时候,感觉并不到位。每一位同学回答完了,简单两句就叫下一位回答,没有深究。

3. 整个课堂的环节设计得比较多。但每一个环节都似乎浅尝辄止,没有触及到最核心的地方。还是那个想法,知识点要么就不要呈现,一旦给了学生,就把它给讲透。只是浮光掠影,学生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而没有理解并且记忆,那就要质疑课堂的效率了。

4. 如果让我来设计这个课,应该怎么去设计?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理解到什么深度?太深刻了懂吗?我真的不清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什么呢?如何用简洁的语言和学生解释?

5. 教师的基本功要过硬。写字要规范,朗读要有感情。

6.  设问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可能有的回答。检查自己的问题是不是引导到位了。

7. 老师对学生的规范上有要求:“写完了用坐姿告诉我。”“我点名举手姿势最标准的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这会影响教学?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会让他们身体心理发展不健康?为了让学生学会守规矩守纪律?我似乎看到了人的天性是怎么一点点被框起来的。确实,要遵守一定的规矩,才能成事。看到一年级的老师,几乎事无巨细,样样要管,遵循着一定的标准。哪些是一定要管的,哪些可以稍微放宽一点?这我也没有思考过。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