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山的日志

高启山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论语·学而》学习心得之四——安贫乐道 精益求精

高启山
分类: 读书心得
更新于: 2016年1月25日 10:40

《论语·学而》学习心得之四——安贫乐道  精益求精

高启山

前面讲了“学问”的内容、如何做学问,后面三篇,讲做学问的态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钱穆先生的解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求安饱,志在学,不暇及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乐亦在其中。若志在求安饱,亦将毕生无暇他及矣。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速义。慎,谨也。于事当勉其所不足,于言当不敢尽其所有余。

就有道而正焉:有道,言有道德或道艺之人。正,问其是非。如上所行,又就有道而正之,始可谓之好学也。

翻查了很多资料,终于读懂了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做学问”与“温饱居住追求的”的关系:你要做君子,不能在个人生活上过多追求,不能在这方面与其他人攀比。要把心思放在该做的事情上,立即做,不拖沓。这也就是“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如果有不足,就向得到的高人去求教而提升自己,这是前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要求的,及时去发现不足,发现不足的目的就是“就有道而正焉”,“过则勿惮改”。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钱穆老先生的解释:

无谄:谄者谄媚,卑屈于人。

无骄:骄者矜肆,傲慢于人。贫多求,故易谄。富有恃,故易骄。

可也: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一本“乐”下有“道”字。贫能无谄,富能不骄,此皆知所自守矣,然犹未忘乎贫富。乐道则忘其贫矣。好礼则安于处善,乐于循理,其心亦忘于己之富矣。故尤可贵。

诗云:《卫风》〈泣澳〉之篇。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诗》语有两释。一治骨曰切,治象曰磋,治玉曰琢,治石曰磨,四字分指平列。谓非加切磋琢磨之功,则四者皆不能成器,盖言学问之功。又一释,治牙骨者,切了还得磋,使益平滑。治玉石者,琢了还得磨,使益细腻。此言精益求精。求之古训,前说为当。

其斯之谓与:此句从前释,子贡闻孔子言,知无谄无骄,可由生质之美;而乐道好礼,则必经学问之功。从后释,子贡闻孔子言无谄无骄之不如乐道好礼,而知道义无穷,进而益深,如《诗》所云。子贡所悟,盖悟于义理之无穷。惟其义理无穷,故不可废学问。

告诸往而知来者:往,所已言。来,所未言。从前释,无谄无骄不如乐道好礼,孔子所已言。而此《诗》之言学问之功,则孔子所未言,子贡悟及于此,故孔子嘉许其可与言《诗》。从后释,孔子仅言无谄无骄不如乐道好礼,而子贡悟及此《诗》,知一切事皆如此,不可安于小成而不自勉于益求精进。前释平易,后释曲折,今采前释。

【白话试译】

子贡说:“贫人能不谄,富人能不骄,如何呀?”先生说:“这也算好了,但不如贫而能乐道,富而知好礼,那就更好了。”子贡说:“《诗经》上曾说过:像切呀,磋呀,琢呀,磨呀,不就是这意思吗?”先生说:“赐呀!像这样,可和你谈《诗》了。告诉你这里,你能知道到那里。”

南怀瑾先生这样思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八个字是引用古诗里的原句。这诗是讲做玉石的方法,如花莲的玉石,最初是桌面大的一块石头,买来以后,先将它剖开,里面也许能有几百个戒指面,也许只有十个八个也说不定。做玉器的第一步,用锯子弄开石头叫剖,也就是切;找到了玉,又用锉子把石头的部分锉去,就是第二步手术叫磋;玉磋出来了以后,再慢慢地把它雕琢,琢成戒指型、鸡心型、手镯型等一定的型式、器物,就是琢;然后又加上磨光,使这玉发出美丽夺目的光彩来,就是磨。切、磋、琢、磨,这就是譬喻教育。一个人天生下来,要接受教育,要慢慢从人生的经验中,体会过来,学问进一步,工夫就越细,越到了后来,学问就越难,所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这句话大有推崇孔子的意思,好像说:“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我懂了。”

关于“可以言诗”,南怀瑾这样讲:这里孔子对子贡说的话,点出了“诗”的道理是什么。关于诗的文化,孔子在下一篇说了,在这里他告诉子贡,读了诗,并不是教你变成一个酸溜溜的书呆子,一定要“告诸往而知来者”。岂但作诗,我们读历史也是一样,我们为什么读历史?现在大学里的历史系、历史研究所的研读历史,虽然拿到好成绩,但对作人做事,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中国人过去读历史,主张要学以致用,它的精神就是“告诸往而知来者”,懂了过去就要知道未来,这也就是诗的精神。

古人有好多这方面的论述:

《礼记·大学篇》曰: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荀子·大略篇》曰: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子贡用“诗”中的句子来表达自己对“做学问”的思考,说明其已经懂得了诗歌本身传递的道理——过去的道理,都在风雅颂之中传递的。所以,孔子说“可以言诗”,并“告诸往而知来者”,这是对子贡的夸奖,也是读书的道理,得深入思考,推及一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钱穆:君子求其在我,故不患人之不己知。非孔子,则不知尧舜之当祖述。非孟子,则不知孔子之圣,为生民以来所未有。此知人之所以可贵,而我之不知人所以为可患。

【白话试译】

先生说:“不要愁别人不知我,该愁我不知人”。

这里,仍然可以结合上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需要功夫,“安贫乐道”,这需要境界,怎么能“安贫乐道”,不去在乎别人是不是知道自己在“做学问”, 而是“人不知而己不愠”,应该思考自己是不是知道别人,什么样的人?“有道之人”。


感悟:201512月份,在北京教育学院研修,我与刘处曾经就“教师自我发展动力”的问题进行过探讨。为什么当前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信仰、追求缺失”使之然。早在2500多年前,孔老先生就与弟子们讨论了做“仁”的学问的态度——你得对“道”有执着的追求,得能够“安贫乐道,精益求精。”做教师的,你得对教育忠诚,对教育担当责任,有了责任,你就会不断地去为了尽到责任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你就能醉心于此,忽略其他,“安贫乐道”。

2016.1.25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