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教授讲座记录
曹文轩教授讲座记录
一、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使我们成为高尚的人。阅读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和不阅读的人生中间是一道鸿沟,两边是截然不同的气象。一边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是令人窒息的荒凉。肉体的滋养只需要五谷与酒肉,但是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没有灵魂的躯体,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打架,只能勉强算人。人是需要修炼的,修炼的重要方式或渠道就是读书。书籍所饲养的却是人的心灵。书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读书只是拾级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
二、阅读创造并丰富我们的人生。
无论个人怎样奔忙,对世界的认识也只是九牛一毛,有的人奔忙一生,对生活的理解是苍白空洞的,人对活着的享受微乎其微。读一本书,是把别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把别人的财富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坐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走出生活的圈栏,身居斗室,却可以看到一个广阔的世界。读书久了,经验慢慢地丰厚,你会一日一日地发现,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后的池塘,逐渐丰盈。犹如以前只有几文小钱,随着书一页一页翻过,精神的仓库一天一天地丰厚起来,你便坐拥金山银山,因为拥有它,而豪华地享受了一生。临死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死而无憾,满足一笑,撒手人寰。
这个世界上的许多写书的人,不仅能够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还仰望星空,用自己的想像创造新的知识。读书让你面对司空见惯的生活时,发现了许多新意。以前,虽然它与你朝夕相处,可是你却从来没有发现。大自然只是显示它本来的样子,只是人的目光造就了天空和大地的美。(举例:作家废名写过一篇小说《桥》,其中写到一条水牛从树下经过,梨花纷纷落在牛背上。如果是一个农人,就没觉得什么,但是在废名眼里就是一幅画。他就得到了“落花水牛”的图景,有了一份精神的享受。小女孩安慰白发的奶奶:“白辫子,黑辫子,到了夜里都是黑辫子”化解了生活中的悲哀。)
三、人因阅读而高贵。
在尘世浊流中,很难挣脱出来,只有书让你在喧哗与骚动之中步入静态。读书是一种仪式,仪式的力量甚至超过仪式本身。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不把书丢掉,什么都不会丢掉。读书人有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生活中有的些人就造物者造的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读书的生涯却让他们有了比身材和面孔而贵重得多的东西,那就是气质。
四、发现现在,引领未来。
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的,当然也没过去。我写的那些书,里面的故事其实都是写的我的“来路”。《草房子》300次印刷,《青铜葵花》170次印刷,2014年4月中央电视台“2013好书”,表彰了25本了好书,包括各个领域,《丁丁当当》在其中。这些书写的不过就是我童年知道的故事。《草房子》写的是自己,《青铜葵花》中的奶奶就是我的奶奶。和我一起长大的伙伴,我们吃一样的稻米,饮一样的河水,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和伙伴们聊天的过程中,许多事我记得,他们忘记了,许多事情在我看来意义非常,他们支忘记。我的解释无非是我看的书比他们多。书给了我一种眼光,它使我有发现从前、发现现在、发现未来的能力。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有了现在,有了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五、阅读是一种优雅的姿态。人类无疑是所有物种里最关于展示自己姿态的生物。体育、模特、舞台,说白了,是用来展示我们各种各样美丽的姿态的。人类依然没有停止对自己姿态的开发。街舞、现代舞,我们怎么会做出这么多动作,这么多姿态?还能做出多少来呢?说不清楚。人类对造物主的回报之一就是展示各种美丽的姿态。但是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人类的那些可以炫耀,可以供人们欣赏的千姿百态,正是有了读书这个基本姿态垫底之后,才抵达最高的状态。人类一些粗鲁笨拙的蠢像的背后也是因为基本姿态的缺失。这个姿态就是读书。
六、阅读使人生成为有情调的人生。
一个没有情调的人是可憎的,是可恶的,是毫无魅力的。中国的教育需要反思,它的一大反思之处就是审美维度的缺失。由于这个维度的缺失,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我们的谈吐举止后反映的都是审美教育。中国已成为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欧洲人都知道中国人有一句口头禅:“还有吗?”不要以为人家会因为我们有钱而瞧得起我们,我们各方面都是有一定问题的。有一个同胞就把字写在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上。蔡元培先生就提倡“审美教育”,他认为这是教育中的一个核心的内涵,但是现在的审美教育窄化为音乐美术课。没有什么弥补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我讲座时跟高三学生开玩笑,“你们也该谈恋爱了,别着急,先好好学习,考上北大,北大的未名湖是谈恋爱的好地方。有两个女孩,一个有思想,一个有情调,你选哪个做老婆?”所有的男孩都喊第二个。情调主要是通过读书得以培养。
七、阅读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行为。
瑞典作家马丁讲到一个事情:一个家庭的老大没有上学读书,老二上学读书 ,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一个机构对两兄弟的大脑进行科学性测试,老大的大脑发育是不完善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理想之一就是让那些没有条件的人也能读书。在他们看来,人类真正的解放和平等必然是在接受知识的条件和基础上的,否则就是一纸空谈。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大量的支持马克思主义的事实,比如因为经济条件家庭中有的孩子没有读书,若干年后,读了书的弟弟妹妹无论怎么在经济条件上支持哥哥姐姐,他们也是不平等的。没有读过书的对世界的感受要少许多。阅读从根本上讲是人道主义行为。
八、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博尔赫斯问道:什么是天堂?博尔赫斯答道:天堂是一座图书馆。也许真的有天堂,但肯定遥不可及。因此,这样的天堂对于我们而言,实际上毫无意义——一个与我们毫不相干的地方,又能有什么意义呢?但梦中的天堂确实是美丽的。它诱惑着我们,于是,我们唱着颂歌出发了,走过一代又一代,一路苍茫,一路荒凉,也是一路风景,一路辉煌。然而,我们还是不见天堂的影子。我们疑问着,却还是坚定地走在自以为通向天堂的路上。后来,图书出现了,图书馆出现了——图书馆的出现,才使人类从凡尘步入天堂成为可能。由成千上万的书——那些充满智慧和让人灵魂飞扬的书所组成的图书馆,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因为,任何一本书,只要被打开,我们便立即进入了一个与凡尘不一样的世界。那个世界所展示的,正是我们梦中的天堂出现的情景。那里光芒万丈,那里流水潺潺,那里没有战争的硝烟,那里没有贫穷和争斗,那里没有可恶之恶,那里的空气充满芬芳,那里的果树四季挂果——果实累累,压弯了枝头……书做成台阶,直入云霄。
图书才使我们完成了天堂理想。图书,使我们完成了宗教性的理想。我们何不将书当成上帝呢?而且可以是和我们同等的上帝。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这一道道亮光给我们一叶一叶暗空下的扁舟引航,引导我们到万家灯火的港湾。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把书捧在手上,在一种宗教感觉之中,必将会得到书的神喻。我们为什么不把读书当成一种信仰呢?读书就是一种信仰。
- 所有评论(3)
-
姜再国转走了,哈哈!2016-11-14 08:27 回复
-
冯翠红辛勤的妹妹!为你点赞!!2016-04-22 22:10 回复
-
王双非常受益!学习学习!2016-04-21 16: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