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峰的日志

刘雪峰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扎扎实实设计,稳稳当当教学——两易《斑羚飞渡》教学设计的思考

刘雪峰
分类: 语文教学
更新于: 2017年1月1日 20:43

扎扎实实设计,稳稳当当教学
——两易《斑羚飞渡》教学设计的思考
5月23日和24日,我区举行了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这是没有硝烟,却异常激烈的赛场。每一位老师精心准备,认真参加,力图展现自己最佳的风采。当然我也不例外。赛前,我认真研读教师用书和单元说明,直接确定教学的方向: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领悟文章“珍惜生命,善待动物”的主旨。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我三进课堂试讲,两易教学设计,最终走进赛场。期间的辛苦不言而喻,期间的收获不能不说。
一、华而不实的教学设计不是成功的教学设计。
近些年来,自主学习之风刮进了校园。很多“这样”的课例被视作珍宝供老师们观摩、学习:整堂课差不多都是学生在说,教师成了观众在旁听(或许有时指点一二)。学生们既可以当“老师”,给下面的学生讲经布道,又可以做“学生”,和讲台上的“老师”对答如流。自己虽曾有疑惑,可也跃跃欲试,妄图染指这样的课堂。于是,我写下了第一份设计,走进了七年级一个好班的课堂。结果,孩子们根本不买账。让他们找到探究点“分析第一对斑羚试跳过程”、“品读老年斑羚们的精神”和“分析镰刀头羊的形象”都不容易。找到探究点再分小组探究这三方面的问题,学生也很难展现精彩的一面。课进行了一半,45分钟就匆匆而过。失败。去外校参加讲课比赛,课只讲一半,不就是失败吗?
二、流于形式的教学设计不是成功的教学设计。
我不甘心失败。怎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呢?同组教师为我出谋划策:一节课,要完成这么多的任务,要勇于大胆的取舍。匆忙地,我第一次修改了教学设计。作者介绍删没了,情节把握不见了,小组探究的时间主观上要被压缩,生字词的检查在老师们的提议下勉强一带而过,只有三大探究点堂而皇之地予以保留。这样,我走进了七年级一个次好班的课堂。45分钟,我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虽然并不沉闷,可是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情节把握这一环节,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把握不了文章的脉络。三个探究点的探究,由于时间被压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探究不完导学案上布置的问题。在汇报探究结果时,有的组的同学没有仔细品读到其他组同学汇报的段落,只能是旁听者。总之,整堂课就是为完成任务而教学,既找不到重点,也看不见难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同学们的表现表面上看是有些热热闹闹,可是对文本读的并不深入,情感上也未受到太大的触动。
三、立足文本,稳扎稳打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教学设计。
两次试讲失败。我和同组教师达成共识:这种学生“完全”自主探究的设计不是成功的设计。要想打造一堂成功的课例,必须要立足文本,扎扎实实设计,稳稳当当教学。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大胆的改动:加入了情节把握,从故事中的人物个体“镰刀头羊”和人物群体“老年斑羚们”展开教学,深入挖掘他们的精神品质,最后引发同学们进行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分析镰刀头羊的形象,让同学们合作探究;分析第一对斑羚试跳过程,让同学们自主探究;品读老年斑羚们的精神,让同学们自主交流。整节课的设计一气呵成。第三次试讲,我进入了七年级的一个普通班。虽然他们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我发现了成功的影子。23日比赛,我没有提前见学生,直接参赛,但最终感受到了成功。整节课顺利流畅,师生配合默契,重点突出,难点轻松突破。区语文教研员评价我的这节课跟以前相比是“发生了质的飞跃”。
再回顾《斑羚飞渡》教学设计的终稿,我深深体会到成功的课例和好的教学设计是分不开的。这份教学设计的长处就在于: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引导。
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由原来的“教教材”转型为“用教材教”。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份设计中,只要是用到的学习方法,都适时、适度的提醒学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概括故事,既可以抓住情节慨括,也可以抓住六要素概括。分析镰刀头羊的形象,先点出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抓正面描写他的三次咩叫和侧面描写彩虹对其形象的烘托进行探究,一位威严睿智、视死如归的领袖形象立显心中。对飞渡过程及老年斑羚们的精神的品读,设计介绍了“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让学生们的探究交流有的放矢。课堂上,有了这些学习方法的引领,同学们就好像有了指挥棒,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兴味盎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立足文本,充分阅读是取胜的法宝。
《斑羚飞渡》这篇文章篇幅不短。我试过,要播放音频范读或教师范读要占用十二至十三分钟的时间。紧张的大赛,占用这么长的时间泛读是不可取的。可是没有充分的阅读也是不足取的。比赛中,有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省略了阅读这一环节,最终效果都不理想,即使是早自习与学生见了面,带领学生读过这篇文章的老师也很难和学生达成默契。我的课比赛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在设计中给学生保留充分阅读的时间进行了预设。检查完字词后,让学生默读全文;分析镰刀头羊的形象,要求学生先速读某些相关段落再探究;分析第一对斑羚试跳过程,点名读第九段这一重点段落的同时,其他同学边看书边找描写这一老一少的动词;品读老年斑羚们的精神,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九自然段至第十五自然段,自己找赏析的句子。有了充分的阅读,学生才会有深入的理解。整堂赛课的教学就如行云流水一般,没有一丝一毫的羁绊。同学们的思维一直都很活跃,甚至出现争着说,抢着说的局面,可谓壮观!
三、问题设置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有话可说。
比赛过程中,有很多的赛课都很沉闷,成了“一言堂”。教师在前面干着急,没办法。学生在下面默不作声,即使有个别举手的同学也是怯怯的。真是为难了他们。事后和同组老师谈及此事,她说:“那是因为你的问题设置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有话可说。”回头翻翻我的设计,真有同感。整份设计里面的问题只有十个左右,其中有难有易,但都和文章的重难点或主题相联系。我豁然开朗,打造一堂成功的课例,问题的设置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针对一篇课文,人们可以提出很多的问题。这对我们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一双慧眼,教学时要提炼那些有价值的问题。纵观初稿和终稿,有的问题舍弃了,如:《从百草园地三味书屋》雪地捕鸟过程的分析;有的问题变成了方法指导,如:斑羚飞渡过程先详后略的写法;有的问题添加了进来,如:说说心里话:假如我是猎人,斑羚们,我要对你说:     。这一切都是为教学服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彰显主题,让学生有话可说,素质得到提高。我又找到了一个成功教学的秘诀。
实践是课堂,讲台是阵地。好的教学设计经得起三尺讲台的锤炼,在实践中经得起考验的教学设计才是成功的教学设计。不要幻想华而不实的课例,不要触摸流于形式的课例。请每一位语文教师静下心来,扎扎实实设计,稳稳当当教学。
附:几次修改的教学设计
附件一: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初稿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的动物小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该篇文章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文章情节生动感人,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条理性强。教学时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交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共鸣,引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入思考。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拥有孩子的童真,对动物小说感兴趣。同时,他们具有对小说的初步鉴赏能力,如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分析等。对于这篇情节扣人心弦,描写生动形象的课文,他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文学作品鉴赏能力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课选择多媒体环境教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情节画面,分析主人公形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研读斑羚飞渡的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品读老年斑羚从容赴死的语句,分析作品中的斑羚形象,感受斑羚团结合作、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研读文本,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阅读课外材料,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领悟文章“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主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斑羚飞渡的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品读老年斑羚从容赴死的语句,分析作品中的斑羚形象,感受斑羚团结合作、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学生欣赏课件展示的蚂蚁故事,谈感受。
2、导入新课: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同样悲壮感人的故事——《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
【设计意图: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短小而又趣味的故事,创设凝重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同身受,用心走进文本。】
(二)检查预习,课前热身
1、分析题目:这篇课文是一篇动物小说。通过题目,你了解了文章的哪些内容?(主人公和事件)你想了解文章的哪些内容?(飞渡的起因、经过、方式、场面、结果等。)
2、利用课件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3、检查生字词: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狩猎 戛洛山 对峙 肌腱 蹿跳 逞能 湛蓝 苍穹
恍惚 斑斓 甜腻 悲怆 娴熟 磐石 迥然不同 略胜一筹 眼花缭乱 参差不齐
(2)解释词语:进退维谷 略胜一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初步感知文本,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快速阅读课文。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
2、教师适时介绍概括故事方法:(1)概括故事要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2)按故事情节概括。抓住故事情节的开端,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故事情节的高潮,看好故事情节的结局。
3、请各自用四字词语概括四个部分。(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彩虹。)
4、小结: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生死的抉择中,一群老年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生命做桥墩挽救另一半年轻斑羚的生命,心甘情愿地走向死亡。这个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到震撼。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研读文本,交流探究
1、在文章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感动、品味和欣赏。你们各小组想研读哪方面的内容?
2、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分组研讨交流下面几个版块。(前三个版块重点教学,后两个版块机动教学)教师可把每一版块的学习提示发到各组,帮助学生收获成果。
(1)第一对斑羚成功试跳的全过程。
学习提示:阅读第九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对“第一对斑羚成功试跳的全过程”的描写,我们学过相似的语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捕鸟过程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作者用“  、  、  、  、  、  、  、  、  ”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                  。
②第九段重点描写了第一对斑羚成功试跳的全过程,其中的动词描写是很精彩的。自由读课文,找出动词。
半大的斑羚:
老斑羚:
③复述第一对斑羚成功试跳的全过程,要求抓住“一老一少”和主要动词。
(2)深情品读老年斑羚惨烈赴死的语句。
学习提示:阅读第九自然段至第十五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找出描写老年斑羚从容赴死的语句深情品读。这些语句体现了老年斑羚的什么精神?
②理解重点语句:
“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比较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死亡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③作者运用什么写作方法把飞渡过程写得这样惊心动魄?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它的方法。 “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却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3)分析镰刀头羊的形象。
学习提示:阅读第四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和第十六、十七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也写了它的表现。找出文中镰刀头羊发出的“三次咩叫”,体会其含义。
(第一次“咩”: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叫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现。
第二次“咩”: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
第三次“咩”:在老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②思考:文章最后写道“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③以“这是一只    的头羊,因为    (事件)。”的句式评价镰刀头羊。
(4)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
学习提示:阅读第五、六自然段,第十一自然段和第十六、十七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找出文中对彩虹描写的语句。
②联系情节,分析文章对彩虹描写的作用。
(5)对文章中生与死的意义的探讨。
学习提示:阅读第三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文中斑羚的死亡有三种形式:第一只老斑羚“逞能式”死亡,老斑羚群“踏板式”死亡,最后镰刀头羊“牺牲式”死亡。不同的死亡形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②第一只飞渡成功的半大斑羚飞渡后“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获救的斑羚为什么没有表示感激?是不是老斑羚死去的没有意义?
3、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可适时予以引导、点拨和小结。
小结:斑羚飞渡是一幅壮美的图画。老斑羚用悲壮慷慨的死亡升华了生命,诠释了崇高。他们用无悔的选择,换来年轻生命的新生。他们的壮举,是伤心崖上的精神之虹,美丽、绚烂、久远。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开放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将品析的触角深入到文章的重要语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学习,适时引导、点拨,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品读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突出重点,轻松突破难点。】
(五)体验反思,感悟主题
1、生命只有一次,谁不珍爱生命。但是,在面临种族灭亡的关键时刻,许多动物都会做出了惊人的壮举。
(出示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2、在这些悲惨的事件中,人充当什么角色?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类应当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表层深入到里层。通过阅读材料展示,让学生对野生动物产生同情的心理,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保护野生动物这一高度,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七)布置作业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27
斑 方式:踏板 跳跃
羚 场面:凄美 悲壮      珍惜生命
飞 结果:无悔 新生      善待动物
渡     团结合作
舍己为人

附件二: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第一次修改稿
一、教学内容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的动物小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该篇文章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文章情节生动感人,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条理性强。教学时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交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共鸣,引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入思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研读斑羚飞渡的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品读老年斑羚从容赴死的语句,分析作品中的斑羚形象,感受斑羚团结合作、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研读文本,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阅读课外材料,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领悟文章“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主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斑羚飞渡的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品读老年斑羚从容赴死的语句,分析作品中的斑羚形象,感受斑羚团结合作、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学生欣赏课件展示的蚂蚁故事,谈感受。
2、导入新课: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同样悲壮感人的故事——《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
【设计意图: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短小而又趣味的故事,创设凝重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同身受,用心走进文本。】
(二)检查预习,课前热身
1、分析题目:这篇课文是一篇动物小说。通过题目,你了解了文章的哪些内容?(主人公和事件)你想了解文章的哪些内容?(飞渡的起因、经过、方式、场面、结果等。)
2、检查生字词:
(1)读准下列词语:肌腱 逞能 恍惚 甜腻 娴熟 迥然不同 略胜一筹
眼花缭乱 参差不齐
(2)解释词语:进退维谷 略胜一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初步感知文本,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
(三)研读文本,交流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让你深受感动或想要探究的内容。
2、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分组研讨交流下面几个版块。(前三个版块重点教学,后两个版块机动教学)教师可把每一版块的学习提示发到各组,帮助学生收获成果。
(1)第一对斑羚成功试跳的全过程。
学习提示:阅读第九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对“第一对斑羚成功试跳的全过程”的描写,我们学过相似的语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捕鸟过程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作者连用了哪几个动词,作用是什么?
②第九段重点描写了第一对斑羚成功试跳的全过程,其中的动词描写是很精彩的。自由读课文,找出动词,说明其作用。
③复述第一对斑羚成功试跳的全过程,要求抓住“一老一少”和主要动词。
(2)深情品读老年斑羚惨烈赴死的语句。
学习提示:阅读第九自然段至第十五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找出描写老年斑羚从容赴死的语句深情品读。这些语句体现了老年斑羚的什么精神?
②理解重点语句:
“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比较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死亡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③作者运用什么写作方法把飞渡过程写得这样惊心动魄?
(3)分析镰刀头羊的形象。
学习提示:阅读第四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和第十六、十七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也写了它的表现。找出文中镰刀头羊发出的“三次咩叫”,体会其含义。
②思考:文章最后写道“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③以“这是一只    的头羊,因为    (事件)。”的句式评价镰刀头羊。
(4)分析文章对彩虹的景色描写(机动教学)。
学习提示:阅读第五、六自然段,第十一自然段和第十六、十七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找出文中对彩虹描写的语句。
②联系情节,分析文章对彩虹描写的作用。
(5)对文章中生与死的意义的探讨(机动教学)。
学习提示:阅读第三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文中斑羚的死亡有三种形式:第一只老斑羚“逞能式”死亡,老斑羚群“踏板式”死亡,最后镰刀头羊“牺牲式”死亡。不同的死亡形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②第一只飞渡成功的半大斑羚飞渡后“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获救的斑羚为什么没有表示感激?是不是老斑羚死去的没有意义?
3、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可适时予以引导、点拨和小结。
小结:斑羚飞渡是一幅壮美的图画。老斑羚用悲壮慷慨的死亡升华了生命,诠释了崇高。他们用无悔的选择,换来年轻生命的新生。他们的壮举,是伤心崖上的精神之虹,美丽、绚烂、久远。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开放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将品析的触角深入到文章的重要语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学习,适时引导、点拨,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品读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突出重点,轻松突破难点。】
(五)体验反思,感悟主题
1、生命只有一次,谁不珍爱生命?但是,在面临种族灭亡的关键时刻,许多动物都会做出了惊人的壮举。
(出示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2、斑羚飞渡这个悲惨的事件中,人充当什么角色?
说说心里话:
假如我是那只头羊,猎人,我对你说:            。
假如我是那只准备牺牲的老斑羚,猎人,我对你说:            。
假如我是一只已获救的小斑羚,猎人,我对你说:            。
3、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类应当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表层深入到里层。通过阅读材料展示,让学生对野生动物产生同情的心理,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保护野生动物这一高度,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七)布置作业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27
斑 方式:踏板 跳跃
羚 场面:凄美 悲壮      珍惜生命
飞 结果:无悔 新生      善待动物
渡        团结合作
舍己为人

附件三: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终稿
一、教学内容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的动物小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该篇文章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文章情节生动感人,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条理性强。教学时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交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共鸣,引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入思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2.研读斑羚飞渡的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分析作品中的斑羚形象,品读老年斑羚从容赴死的语句,感受斑羚团结合作、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和交流学习,研读文本,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阅读课外材料,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领悟文章“珍惜生命,善待动物”的主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作品中的斑羚形象,品读老年斑羚从容赴死的语句,感受斑羚团结合作、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教学难点
品读斑羚飞渡的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学生欣赏课件展示的蚂蚁故事,谈感受。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短小而又趣味的故事,创设凝重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同身受,用心走进文本。】
(二)检查预习,课前热身
检查生字词:
(1)读准下列词语:肌腱 逞能 恍惚 甜腻 娴熟 迥然不同 略胜一筹
眼花缭乱 参差不齐
(2)解释词语:进退维谷 略胜一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
(三)把握情节,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方法提示:①抓住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概括。②抓住“六要素”,找准时间、地点、人物,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
2、说一说:斑羚中,哪一只或哪一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板书:镰刀头羊、老年班羚们)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研读文本,交流探究
1、分析镰刀头羊的形象。
①温故知新:复习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②合作探究:
速读第四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探究: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正面描写了它的表现。找出文中镰刀头羊发出的“三次咩叫”,体会其含义。
速读第十六、十七自然段,探究:结尾侧面描写了什么景物?烘托了镰刀头羊的什么品质?
以“这是一只     的头羊,因为       (事件)。”的句式评价镰刀头羊。
③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适时板书学生总结的镰刀头羊精神的词语。)
2、感悟斑羚们的群体精神。
①欣赏斑羚飞渡的视频。
②学习方法提示:斑羚飞渡的过程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它的方法。 “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这种写法也叫做点面结合。
③自主探究。点名读第九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第一对斑羚成功试跳全过程的动词,并抓住这些动词复述这个过程。
要求:第一对斑羚成功试跳全过程的动词不一定找全,但要能够抓住自己找到的动词复述这个过程。
④合作交流:自由读第九自然段至第十五自然段。深情品读描写老年斑羚从容赴死的语句。以下面的句式说一段话。
我读这一句:      (文章原句),我感受到老年斑羚的        的精神。(教师适时板书学生总结的老年班羚们精神的词语。)
⑤小结。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开放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将品析的触角深入到文章的重要语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学习,适时引导、点拨,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品读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突出重点,轻松突破难点。】
(五)体验反思,感悟主题
1、出示阅读材料《狐狸一家的故事》,学生阅读。
2、狐狸一家、斑羚飞渡这些悲惨的事件中,人充当什么角色?
3、说说心里话:假如我是猎人,斑羚们,我要对你说:          。
3、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类应当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和谐相处)
4、教师寄语。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表层深入到里层。通过阅读材料展示,让学生对野生动物产生同情的心理,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保护野生动物这一高度,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七)布置作业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27
斑 镰刀头羊:身先士卒
羚                   英勇不屈      珍惜生命
飞 老年斑羚:团结合作      善待动物
渡                   舍己为人
(以上词语以学生总结的为准)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