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菊的日志

王晓菊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读《激活学生思维的十大策略》有感(一)

王晓菊
分类: 溢墨留香
更新于: 2016年5月3日 09:19

最近,我认真读了《激活学生思维的十大策略》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激活学生思维的各种方法,也同时意识到这些方法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  教育的本质就是解放学生、释放潜能;教学的本质就是激活思维、提升人格;课堂的本质就是发现与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是支撑高效课堂的平台。课堂教学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预习”、“互动”、“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外显形式,这三个环节以“课堂”为主,向“两头”(课前、课后)延伸。“预习”向课前延伸;“训练”向课后延伸,也向课前延伸;“互动”贯穿全过程。“质疑探究”则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内容,是灵魂,贯穿于“预习”、“互动”、“训练”整个教学过程。  一、关注预习,奠定质疑互动的基础  预习是学生了解将学知识,并由此生发出疑问的基础,亦是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基础。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上提出的部分问题是能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自行消化解决的。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同伴交流”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就发现了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  二、关注互动,界定师生职责的途径  生生互动要保证学生有看书时间,保证学生有思考时间,保证学生有讨论时间。  师生互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所在。  教师:少讲、精讲,只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只做点拨性的引导。具体而言就是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议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概括结论或中心思想,主动探索,寻找规律,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力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得尽善尽美。 三、关注训练,把握因人而异的原则  迁移训练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发散性思维原则。选练题目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量力而行原则。选练题目要适度、适量。适度就是难易适中,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所谓适量就是作业总量以学生在15分钟内能完成为限,又不偏少。三是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选练题目要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  四、关注质疑,倡导意外生成的课堂  我们倡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老师提出问题再灌输给他们,要好得多。”因而,我们向往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却常常被学生出其不意的质疑“问住”,而后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的适时点拨,最终由学生自己发现、归纳并掌握所学知识的课堂。针对让学生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由学生自己编题,学生评价。学生从被动做题到主动编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时学生自编自练更具有亲切感,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自我创造的价值。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