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海的日志

梁小海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源自一个从97分到25分孩子的思考

梁小海
分类: 教育
更新于: 2019年4月24日 20:31

从97分到25分

记住他是源于他的名字,和陈宝国主演的《大宅门》里的主人公同名——景琦。除此之外,还有他那张可爱的娃娃脸。可就是这样一个我期待能有白景琦那样的大作为并且应该童心未泯的孩子,竟然几乎叛逆到了极点。今天,妈妈在班里的意外出现,更是把母子的关系僵化到了最顶端。孩子甚至对我也表现出极度的愤慨。

上完课,孩子妈妈与我一同回到办公室,和我娓娓道来他这两年的成长变化。在初中阶段,他的成绩从没有掉下过班级前五,后来他正式考入一中。虽然在高一时,他的成绩并不太靠前,但也排在班级前三分之一左右。理科中数学和物理都是他的强项,曾经有一次考试他物理的成绩是97分。但是,自从升入高二以来,孩子的学习热情明显减弱。在上一学期他曾经因为私自借钱(然后通过省去某顿饭钱来还)从同学手里购买手机却又撒谎否认被原来的班主任勒令回家反省。虽然后来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管下,成绩有所回升,但在寒假期间他又用之前跟同学和亲戚借来的钱背着家里买了第二个手机,并办了手机卡。在事情败露之后,家人毅然决定申请孩子去离校不远的楼上跑家住宿,由父亲接送看管。但就是在这样严密的管理下,他这次的月考成绩依然不理想,六科中已经没有一科能够达到三位数了,而且曾经辉煌的物理已经下降到25分的超低分数。原以为上一次因为迟到进行的谈话会让他转变对家人的看法,使他心怀感恩地去爱家人、爱学习。没想到今天母亲的意外出现和对于他课上打盹的指责又将他们母子的关系打回到原点。

站在师长的角度对孩子的反应无奈之余,我更加进行了换位的思考:从97分到25分,孩子的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结果一定都不是他和我们所愿,但作为当事人的孩子该是经历过多少次行动上的和内心的对父母严加管教的反抗啊!或许,他想借看到父母和老师失望透顶的表情疗愈那颗早已伤透了的心。想到这里,我很心疼,心疼他,也心疼他的父母,所以在今天下班骑车回家时想了一路到底该如何去帮他。

自从孩子们从初中毕业开始到学校来住集体宿舍,父母便觉得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老师的监管范围之内,因此认为学校应该多加管教。而学校呢?在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时,在给予处分之前会让学生回家反省几天,初衷是让他们反思自己的错误,也让自己认识到由于犯错而会落下课程,耽误学业以至于以后因为代价太高而不会轻易再犯。但是殊不知,因为缺席这几天所落的功课可能只有在班里排名前几的好学的学生才会在乎。因此可以说,这两种家校双方互相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的想法其实都无法改变教育孩子的现状。到底该怎么去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根据我对这一代高中生的了解,他们有的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有的虽然还有弟弟或妹妹,但多是和他们有很大的年龄差距,所以其实多数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已经形成。出于孩子要备战高考的考虑,在家时父母通常会体谅孩子,不让他们做家务,甚至也不让他们与弟妹有过多的交流,名义上说是怕影响他们学习,总之恨不得让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要想、不用做,几乎会把他们孤立开来。而孩子们呢?觉得在学校忙学习已经很辛苦了,就想在家好好放松一下,但是各种限制使得他们感到极为压抑,又找不到可以倾诉的知心人,只好借助手机游戏去偶尔地摆脱一会儿现实,而虚拟世界中游戏的胜利又会给他们带来可能现实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的成就感。因此,好多的孩子才会对手机情有独钟。再来想父母见到孩子玩手机的反应,轻则反复责骂,重则当面把手机夺过来摔坏,但是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父母越是反对、不让接触的东西他就会越想去挑战。所以,才有了我们班里这个孩子出现的这样的家庭困境。

找到了孩子问题的根源之后,我们不妨反思一下作为父母和老师的行为。记得去年学校组织的一个家庭教育讲座中提到父母对孩子的安抚分为正面安抚和负面安抚。如果说有条件的负面安抚即针对某一行为进行纠正还勉强能被孩子不情愿地接受的话,无条件的负面安抚即对孩子全面否定的负面评价则完全不能让人接受了。虽说有安抚总比无安抚好,但负面安抚已经让孩子几乎感觉不到被关爱了,他们的感觉可能是自己成了父母、老师的出气筒。所以对于父母,孩子没有感恩,只有满腹的不满;关于师生关系,中山大学的夏纪梅老师在她的《人生处处是课堂》一书中总结到:“低等级的师生关系是服从、约束、管制,中等级的师生关系是认同、崇拜、领教,高等级的师生关系是共情同化、相互融合、平等交流、互为资源、产生智慧的思想火花和创新能量。”她还在讲教师的管理原则时写到:“惩罚只会让人不做什么,奖励能够激励人主动积极做应该做的事情。让学生明白自我损失(迟到早退、不参与讨论、不愿意花时间精力设计和制作作品)的代价,是对学费的浪费,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所以,作为家长和学校一方,我们真真是该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真正培养一个具有健全的人品和学习知努力的孩子。如果我们作为父母让他们在家参与一些家务或多一点跟家人的交流,让他们在家时感到轻松又不至于无聊,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犯错不是大发雷霆,而是平心静气地沟通,彼此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如果我们老师在孩子犯错时不是勒令他们回家反省而是进行一些更有利于他们学业例如多做几道题题或多看几页书、多写几遍基础概念的惩罚或多进行一些类似“美德青年”评选的正面奖励,我想这些孩子们不会把自己的高中时代过得那么不堪回首。当自己的家庭和校园生活都充满了更多美好的事物,孩子们还能不选择更有意义的人生活法吗?

作为人师和家长,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得超出曾经的想象。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