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贺书的日志

田贺书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李白《金陵望汉江》的读法——兼议2016年高考语文一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答案

田贺书
分类: 阅读实践
更新于: 2016年9月21日 22:02

李白《金陵望汉江》的读法

——兼议2016年高考语文一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答案

田贺书

2016年高考语文一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要正确回答这两个试题,必须读懂诗歌。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命题者原本是要通过这两个试题的答题情况考察考生诗歌的理解能力和领悟程度的。

理解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基础,理解句子是理解段落的基础,理解段落是理解篇章的基础。

回,曲也,转也。“汉江回万里”,言汉江之长也。

“派作九龙盘”,则言其支流众多,支流多则水势盛。

横溃,旁决貌。(《文选·王褒〈洞箫赋〉》“时横溃以阳遂”李善注)。横,音hèng。豁,残缺。“横溃豁中国”,一旦长江泛滥,则整个中国七零八落。

崔嵬,湍高貌。(《文选·郭璞〈江赋〉》“峻湍崔嵬”张铣注|李白《金陵望汉江》“崔嵬飞迅湍”王琦辑注)。“崔嵬飞迅湍”写江水因地势高差之大而流动迅疾。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两句是说自从六朝灭亡以后,金陵这里在没有出现过有作为的帝王。

混,合也,同也。区宇,疆土境域。流,谓河。“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是说当代君主是个有道明君,能够一统天下,垂手而众河得治,长江安澜。正因如此,“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今日即时有任公子那样的人,面对这样的河水,也只能收起钓竿再无用武之地。

如果这样的解读不错的话,那么,2016年高考语文第8题的参考答案就很可疑了。

我们知道,语段的意义未必是几个句子意义之和。就像《金陵望汉江》,诗的前四句中“横溃豁中国”是中心句,其他三句为表现“横溃豁中国”一句服务:因为长江长万里,有众多的支流——水势盛大,流域面积广大无边,所以,长江一旦泛滥,将危害中国;而江水因落差而流动迅疾,也将会放大危害,推波助澜。概括起来,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江水横溃危害巨大的景象。当然,这样概括首先应“识字”,知道“横溃”的意思;还要能够理清这四个诗句之间的关系。

不仅诗的前四句不是描写长江“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而且,作者也并非以此四个诗句“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而是做好铺垫,以便形成对比。但凡有点儿常识的人都会怀疑,“江水万流横溃”怎么会“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呢?当然,诗人这样写,尤其是像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作品中的词句自然是“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的,但是,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竟然出现在历经众位专家学者反复“切磋”“琢磨”的高考试卷上,也要让人大跌眼睛了。

至于第9题参考答案说“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笔者深表赞同。只是认为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是“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似乎是缺乏依据的。究其原因,是解读者以“知人论世”为万世不易的的圣训,以为不论是李白何时何地的作品,都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愤激之语,都要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金陵望汉江》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这一年李白25岁(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1990年版,第58页),通常认为,这一年李白第一次干仕受挫。如果李白因此就牢骚满腹,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太早了吧?而且,李白面对一个圣明君主,一个生平世界,会为了自己没有用武之地而流露一丝失落吗?如果是这样的,那么他屡屡干谒以期有用武之地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大道匡君”“志在清中原”吗?

当然也有人说该诗作于公元751年(天宝9载)(詹瑛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062页),这一年李白51岁,如是则答案有据。但作为高考答案,无论如何是不能将“或然”当“必然”的,不是吗?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