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莹的读书笔记

杨慧莹的主页 » TA的书架 » TA的这本书的笔记


从三个教学片段谈起

更新于:2016-04-14 16:52

从三个教学片段谈起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读书随笔

杨慧莹

片段一:某教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大屏幕上播放了一个表现亲情的感人短片,学生们看得热泪盈眶,教师抓住此时期大谈要善待亲人、孝敬长辈等,学生非常受感染,教师很满意。

片段二:某教师执教《保尔和冬妮亚》,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播放了电影片段,请学生观看,然后谈论两个人物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讨论积极热烈。

片段三:某教师执教《春》,每学习一段就放上一段音乐和一些图片,请学生欣赏,一节课下来一共欣赏了五次,学生如醉如痴。

许多老师在平时上课时都会这样做:先从网上下载一个课件,然后按照课件安排教学,尤其是那些画面、音响、短片都具备的课件非常受欢迎。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们会回答:不是要求使用多媒体吗?我这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至于好处,多了去了,不必一一陈说。你看看课堂效果就知道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是学科性质认识不清。我们上的是什么课呢?是语文课。《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对课程性质的规定大家都忘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的最基本目标就是语言文字运用,文化修养呀、精神熏陶呀,是要很自然地“带进来”的,是不落痕迹、潜移默化的。片段一中的教师就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和“语用”的目标割裂开来了,也就是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割裂开来了。既然是语文课,就要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语文的手段是什么?就是听、说、读、写,语文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语言运用的问题。上面的片段就是运用了典型的“非语文手段”。

二是形式主义的思想在做怪。

温儒敏教授建议: “语文课要少用或者不用多媒体,意图在于驱除虚浮的形式主义。”一线老师们使用多媒体大多是“为了使用而使用”, 只知道要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知道为什么要使用多媒体,课件是设计给听课的老师们看的,尤其是有领导同事听课的时候更是如此,好像如果不这样就不能体现教学的时代性,就不算是一节好的语文课。这种形式主义也助长了某些教师的教学惰性,不自己研讨教材,甚至连参考书也不去认真看,网上有扑天盖地的资源,载一下拿来用就OK了。

三是没有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现在的语文课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多媒体给学生了各种画面、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好像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像被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这样的多媒体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好处。”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是辅助学生的学习,以上教学片段中多媒体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不仅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反而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这些时间本来可以带学生在文字的世界里去思索、去享受的。

温教授在书中引用了一线语文教师梁增红的话:有些语文课“声光电齐上武装到牙齿,一时满目生机盎然,一派欣欣向荣。可是,妖艳无比的打扮,却没有改变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处境。”“语文课堂教学是伴娘拐着新郎跑。”我们真的该找回语文的新娘了!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