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莹的读书笔记

杨慧莹的主页 » TA的书架 » TA的这本书的笔记


和生活谈恋爱

更新于:2016-01-22 15:03

和生活谈恋爱

——《语文教学谈艺录》读书随笔

杨慧莹2016.1.15

每个孩子都在经历着五彩缤纷的生活,可是有的孩子写出文章来就是鲜活的,生动的,有的孩子挠掉了数根头发,写出还是材料老套,平淡无味,为什么呢?这固然有表达的因素在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多数“抠脑袋”的同学并不是在真正地“生活”。

“写文章,也就是写生活。学写文章的人,要在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受,思考。”——于漪老师这样说。我曾偶尔“撞”见了这样一首小诗《和生活谈恋爱》,多有意思的题目!谈恋爱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每天都期盼着和那个他(她)见面,他(她)的一颦一笑无不牵动着你的心,在你眼睛他(她)是最美丽的存在……如果我们对生活有这样的态度呢?我想起《中国好歌曲》上杨坤的专辑名字“走心”,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可是真的“走心”了吗?于老师说:“身入生活,心入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与物,才会有所发现。”大家的身都在,可是许多时候在生活中“心”是缺席的。 “每名学生都生活在‘生活’之中,可从生活中获得的认识与感受却大相径庭。”“走心”的人、“和生活谈恋爱”的人能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从一般中看出不一般。

最会和生活谈恋爱的人是孩子。

孩子看什么都是新鲜的,从刚刚认识这个世界时,他们就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世界,面对着我们成年人习以为常的世界,他们提出了绝在部分大人没有想到也回答不了的问题。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无限大,有那么多新奇的东西等着他们去认识;他们相信事物中一定藏着秘密,等待着他们去发现。和好奇心在一起的,还有想像力和理解力、荣誉感和自尊心、心灵的快乐和痛苦。

有一个女孩在随笔中写到,在冬天一个寒冷的日子里,她走过一棵树旁边,抬眼一看,突然间注意到那种根根枝条交互错杂的状态,在阳光照射下光与影的明暗配合,还有整个树在苍黄的天底下傲然挺立的身姿,都有一种特别的美感。那篇小文很简短,可那以后每次当我凝视一棵冬天的树时,我都会惊喜地发现真的如她所说,那些树有一种我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生命的美感。那个女孩儿站在树下仰望时该是带着一种怎样亲切而又惊喜的眼神啊!她的少女的心一定被这美久久地震撼着。那种眼神,只有孩子或心里住着一个孩子的人才会有吧!

我喜欢一首童诗《到处都是琴》,“到处都是琴——/青石板、玻璃、伞、树枝和叶子/只是我们不会弹/风会弹,雨滴会弹/鞋底也会弹/不分什么弦和黑白键”在大人的眼中,青石板就是青石板,玻璃就是玻璃,伞就是伞,我们习惯了用实用主义的目光看事物,但是在孩子眼里雨天就是大自然演奏的一首美丽的钢琴曲,懵懂无知的孩子最应该当我们的老师,他们是用审美的心凝视这个世界的。

张丽钧老师谈到自己和鲍尔吉·原野一起吃油条时的事:早餐店的油条比较长,所以店家从中间切开,方便顾客吃,切的时候没有切到正中间。于是鲍尔吉·原野笑眯眯问张老师:“张老师,您是吃炸裤子,还是吃炸裤衩呢?”把张老师逗坏了——可不是嘛,多像啊!没有一颗童真的心,没有丰富的想像力,怎么能这样想呢?

青少年正处于感情丰富的时期,他们写起情书或许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感情无比真挚,恨不得把一颗心写在信纸上送给对方,他们是有“谈恋爱”的“潜质”的,但是为什么不会和生活“谈恋爱”呢?他们的生活真的是灰色的吗?真的没有值得发现的东西吗?在背地里给老师起外号,放学和伙伴一起在大街上“飙赛车”,和好朋友有了隔阂之后重归于好,课堂上同学出的“糗事”。这些小小的事件、小小的情感,其实都是青春生活中难忘的记忆。正像于老师说的那样:“身入”而“心不入”,生活中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

刚才看了赵哲写的随笔,她打算用自己的生活感悟来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她谈到的事都是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但是却很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我觉得是个很好的做法。这样的交流多一些,师生、生生之间多一些分享,会使学生逐渐对生活形成一种“有意知觉”的心态,这样作文才真正成了“有源之水”。而且,我们做老师的,也会在琐碎繁忙的工作中让心偷得一时清闲,找寻自己心灵的安宁。到了那时候,我们才会在学生作文上看到真性情的文字,并透过文字看到一颗颗跳动的“和生活谈恋爱”的心灵。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2)
  • 翟国胜
    如诗如画般的意境好似身临其中,真的美不胜收。
    2016-07-16 05:37 回复
  • 毕雪芹
    素材来源于生活,写作发自于内心。
    2016-07-07 15: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