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法读《论语》

更新于:2016-03-29 22:36

漫洒的阳光,静静的书房,一本《于丹<论语>心得》,编织成一段暖暖的午后时光。

对于《论语》,我总是怀着一种莫大的敬畏,圣人的思想,我这等凡夫俗子又能参悟几分呢?然而,随着于丹老师的解读,我渐渐觉得,《论语》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正穿越千古尘埃,以它简单朴素的真理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启迪与温暖。正如于丹老师所说:“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怀着一种这样的心态去阅读,《论语》中的每一则都是简单而又智慧的真理啊!它会走进我们的内心,启迪我们的人生。

就其中的一点来谈谈我的阅读历程吧!

人与人之间,怎样的关系才称作“好”呢?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子游也说过类似的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就告诉我们与人相处,要把握好一个“度”,保持适合的距离。这正如禅宗所言“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与人相处的一种极佳的境界。这种“度”的把握,于丹生动地把它形容为一个哲学寓言《豪猪的哲学》,保持一个温暖而又不彼此伤害的距离。

这种体会,我想,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在生命的历程中都有所领悟吧!朋友如果走得太近,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疏远。也许,过分的亲密,令对方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就会彼此逐渐失去自我感,也就产生了关系崩溃的隐患。

与他人相处、与朋友相处需有度,与最亲近的家人相处呢?于丹老师把《论语》中的处世之道做进一步的延伸。她提到了心理学上的 “非爱行为”。这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读到这里,我的思绪蓦地被牵引。这几日,因为选择学校的问题,我和儿子的战争由最初的激战转为现在的冷战。城里有两所初中,我希望儿子能到我所任教的学校读书,理由是再现实不过的了:一、我可以随时了解他的学习情况,二、他能得到更多的关照,享受更多的优待。而儿子却以更多的理由选择去另一所学校:一、熟悉的同学都在那里,二、他不需要照顾,,希望自己更独立,三、没有家长监督的环境更自由、更轻松……然而种种理由在愤怒的我眼中,都是狡辩。家长和孩子在一所学校,这是多么便利的条件,可在他面前居然成了束缚和障碍。这是我教育的失败吗?几天来,我心中郁闷至极。

然而,此时想一想,我所做的不正是这样一种“非爱行为”吗?把爱的理由强加在他的身上,欲改变属于他自己的生活,这是最好的爱吗?一本书中这样写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儿子想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独立的学习成长,而我却要强硬的把他拉到我的身边。是啊,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的人之间,也应该留有。这是一种处事交往之道,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因此,我应该感谢这本书,感谢《论语》,感谢于丹老师!

于丹说:“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顶礼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

将《论语》与“我”、与生活联系起来去读,这是不是一种更有意义的读法?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1)
  • 李丽
    值得一读,学习中
    2016-03-31 10:17 回复
于丹心得全集</a>

《 于丹心得全集 》

作者:于丹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07

写笔记 放入书架 您已添加此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