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文的读书笔记

孙彩文的主页 » TA的书架 » TA的这本书的笔记


Ø 寒流:安适于共同体

更新于:2016-02-27 21:45

开学了。

参加团中央“香港200领袖培养计划”,成立年级刊物《我们》编辑部和学生会,组织各班参加北京市级课题奥林匹克教育主题班会,组织教师节尊师献花活动,组织学生编辑《新西游记——我的文化苦旅》。

短短两个月,我和班主任们齐心协力,学校满意我们的工作状态,我陶醉在工作顺利的喜悦中。

花这么大心思经营这个年级,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事实上,在顺利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想困难的存在。而我想干一件开天辟地的事!注定会在矛盾的风尖浪口,这就需要凡事思虑周全。

我从做“尖子生培养方案”起步。我觉得从高二就开始进行培养,到了高三一定会非常优秀,况且从教育规律来说,这是因材施教。鉴于这几年高考尖子生还不多,和一些老师商量后,我觉得时机已到。因为眼下学生发展顺利,年级稳定,期中考试也考得很不错,相信“培养计划”自身事物魅力会天然凝聚力量。

我首先跟学校领导沟通。那是期中考试前夜,我和校长促膝长谈,对事业赋予的、对孩子生命的敬意,把我们的心凝聚在伟大事物周围。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尖子生培养计划”得到校长赞赏。

接下来跟班主任们网络沟通,无异议。

发通知,给被选中的“尖子生”和家长。

一月操劳,尘埃落定,明日启航。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带着欣喜,带着憧憬,信步走进校长办公室,准备汇报启动仪式事宜。

“这次尖子培训班启动要暂时缓一缓!”我还没开腔,校长先发话。语调不轻不重,如同一块巨石砸在平静的湖面。

“为什么?”静默了几分钟,我才吐出这三个字。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脑海一片空白,只觉得心口好闷。

校长含糊其词,只言片语把我的匠心之举搪塞过去。

我无法理解,无法释然。

他们到底在怎么想?启动这样的活动于我而言,没有任何一丝物质上的利益,于学校而言,是有益而无害处的呀?我不敢冠冕堂皇的说,这个方案是为学校的发展着想,因为这不是我为人处事的风格。再说,如果不认可,当初我提出设想的时候,就应该直截了当的指出,为什么偏偏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时才反对?

思绪不宁,想校长不予支持,我的改革憧憬枉费心血,当能量耗尽,只剩下愤愤不平时,我还会是我吗?如果只想维持现状会怎样?——“通过学校作为改革的惟一途径,我只能放弃,并沉没在失望的深渊。”

诚然,我可以自己去做,但如果没有“共同体”支持我,个人去尝试和承担,我的意愿和激情就会极度有限。

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在启动的前夜,在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时,流产了。

怎么办?这样的结局我怎么向那些默默为这件事付出的同事交代?我怎么好意思?

突然有种被愚弄的感觉。我觉得自己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寒流。

 

***

事情就这样搁浅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保持沉默,因为对于事情缘由一无所知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

后来的一天,领导就这件事主动找我谈话,具体话语无法一一赘述,只记得他特别强调活动流产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做事情考虑不够周到。

校领导的观点我真的无法苟同,要知道,我是在第一时间里跟学校领导作沟通,当时学校领导也表示支持。在学校默许的前提下,我才跟班主任们也通过网络作了沟通,只是召集全部人员开会商量细则。如此滴水不漏的安排,怎叫考虑不周?

面对领导的批评,我再也忍受不住了,这个阶段来,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伤心,所有的失落与气愤都在此刻涌上心头。我努力的忍住,忍住,但最终眼泪决堤,如泉涌,就在领导面前。

或许,在领导的眼里,这是后悔的泪水,这是自责的泪水。

虽然在教学工作中,过去多年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但那时的我不在漩涡的中心,没掀起过大浪,而这一次,我被这意外的大浪呛到了,甚至淹没了。

静下心来,觉察自己前期工作的得与失。先看看策划和落实计划的过程,虽然跟领导有沟通并且得到了支持,也跟部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有非正式的交流,但是我没有把我的团队集合起来正式讨论和论证这件事,没能让我团队的每一个人明白我的意图,仅仅通过局部调查就决定这件事是完全可行的。当我要启动这个方案的时候,有的班主任就不太了解,对有的细节有不一样的声音,因此才会发生了后面的事情。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也是一次工作上的历练。

反思至此,我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因为我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照亮。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