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莹的读书笔记

杨慧莹的主页 » TA的书架 » TA的这本书的笔记


看清自己的真面目

更新于:2016-04-05 11:13

有一个女孩儿,出生后几个月父母就离婚了,原因竟然因为她是个女孩儿。后来母亲再婚,女孩不肯接受后父。她很聪明,成绩优异,但经常生病,以至于后来不能正常上学。

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结合心理学的一些常识来试着分析一下。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女孩儿的“本我”要求个体的舒适,这个舒适的前提不仅是温饱,还有家庭的温暖。女孩儿知道父母离婚的原因后,表层意识上她是恨父亲的,但是父母是个体的创造者,在人的深层意识里,是不会恨父亲的,恨的人是自己,恨自己是个女孩儿。所以,她是没有存在感和安全感的。要想获得这种存在感,她无意识地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这样就证明女孩子同样可以做是很好,适度中和一下自己对自己的恨。二是生病,也许是小时候一次偶然的生病使她得到了家人热切的关心,于是,她内心的“本我”告诉“自我”,生病让人紧张,这样看来家人还是非常在乎我的。这一切只是她无意识中的自我选择,是自我创造出来的。但是,她所做的一切,她的生父是不知道的,靠这种方式只能让“本我”获取一种暂时性的满足,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她的心结还是没有打开。

书中的向东父亲因为她是女孩儿跟她的母亲吵架,母亲一气之下跳楼了。向东长大后是“女汉子”类型,多次恋爱最终都失败了,自己还得了乳腺癌。这些都是因为她深层意识里对自己女性特质的压抑。

张德芬说:我们所有的情绪问题,甚至人生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不接受”。你需要看清楚自己像一个五岁的、索求无度的、脆弱的、讨爱的“小孩”,这是你的行为。如果你能接受这个孩子,把她抱在怀中安慰她,也会好过很多。情伤都是需要一段时间去疗愈的,你是否可以允许自己有一段这样的过程,不去批判自己、责备自己,如果你都不支持自己,谁支持你呢?

人,会很容易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也正因为太投入,所以有时反倒看不清自己和人生的真相。跳出自己看自己,和自己拉开一段距离,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功夫。

试着分析女孩儿应有的心理过程:

首先要接受“本我”:我是个女孩儿,尽管我长大了,我是那个“五岁的、索求无度的、脆弱的、讨爱的小孩儿”,这是我的需求。

然后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疗愈“自我”:我不是非要别人的肯定才能让内心的小孩儿满足,即使是父母的肯定。我是世界上的唯一,我会有我的精彩。父亲抛弃了我,那是他的错,我没有错,所以我更没有必要惩罚自己。我会接受自己的脆弱,并用自己的能量,用爱和阳光温暖这个小孩儿。

最后是向“超我”进发。如果到了更高的境界,让自己的身体变得透明,看着那些旧伤慢慢愈合,再有悲伤的往事进入自己的内心,试着看着它穿过自己,自己却不受影响。

当然,三种境界并不是谁都可以达到的,这是一种人生的修行,我们先从全然地接受开始吧。接受自己,接受家人,接受生命中的一切。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